只是熬了个夜,奈何耳聋又耳鸣.。。。

刘其洪医生 发布于2020-12-17 23:23 阅读量12442

本文由刘其洪原创

       日常诊疗中,经常会遇到这类患者,因突然听力下降,甚至伴有耳鸣,而到医院就诊,一问病史,往往讲述近期有熬夜史,经过进一步完善听力学检查,最后诊断“突发性聋”。


u=2796153451,2802337658&fm=26&gp=0.jpg

   

突发性聋,什么情况?


       首先,突发性聋又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简称突聋,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往多数突聋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现在已经有年轻化趋势,现在的年轻人,除了防秃,还得防聋,貌似真的太不容易了。


u=1173491824,2577847908&fm=15&gp=0.jpg

    

       突发性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

    

现实中,如何自我判断是否得了突发性聋?


timg (5).jpg

    

       突发性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特别发病前由以上相关的诱因,大多在凌晨或清晨起床后不久发病,可伴或不伴有其他症状,比如耳鸣(约90%)、耳闷胀感(约50%)、眩晕或头晕(约30%)、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等。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最常规简单的可进行听力学的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有些人误以为是休息不够导致的,认为休息几天就能好,往往导致耽误病情,或者干脆讳疾忌医,拒绝诊治,导致错过了黄金治疗时间。相关症状明显或者持续时,对患者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

    

       实际上,突发性聋不是小事,出现突发的听力下降还需要排除脑卒中、鼻咽癌、听神经瘤等严重疾病,其次需除外常见的局部或全身疾病,如梅尼埃病、各种类型的中耳炎、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耳带状疱疹(Hunt综合征)等。


突聋不可怕,科学防治是关键


20181009174257_33892.png

    

       目前突发性聋的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治理的理念,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


预后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听力下降类型

2.听力损失的程度 

3.发病一开始是否全聋或接近全聋。

4.开始治疗的时间。

5.是否伴有眩晕等症状。


       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休息,规律生活,减少或者避免熬夜,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减少和预防突聋的发生。


突聋无小事,时刻要重视

    

       虽然突发性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大多突发性聋的预后较好,因此,突发性耳聋不要慌,进一步排查和及时治疗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田勇泉,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 9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