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治疗的预后与其确诊时年龄、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是否存在软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有关。大多数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并不是死于该病。
1年龄:
确诊年龄为20-45岁的患者的长期预后最佳,在为期30年的随访期内极少发生癌症相关死亡。淋巴结受累对45岁以下患者的生存率没有影响;但使45岁或以上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了。
2肿瘤大小:
虽然小肿瘤通常预后良好,但仍有复发的可能。一项调查纳入了299例甲状腺癌直径小于1.5cm的患者,平均45个月的随访中,没有患者死亡,但14.4%的患者存在癌症持续/复发的证据。肿瘤较大患者的预后较差。例如,一项病例对列研究显示,对于原发肿瘤直径为2-3.9cm、4-6.9cm及7cm或以上的患者,20年癌症相关死亡率分别为6%、16%和50%。也就是说,肿瘤越大预后越差。
3软组织侵犯:
存在软组织侵犯时,死亡风险增加至5倍。
4 远处转移 :
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各不相同。对于伴有较小肺部转移而无其他颈外转移的患者,10年生存率为30%-50%;而对于仅在放射性碘成像中被检测出肺部转移的患者,其生存率更高。
5其他因素:
其他与癌症复发风险升高或死亡相关的因素有:甲状腺内肿瘤多中心性;双侧或纵膈淋巴结受累;淋巴结的转移多于10个;淋巴结转移伴淋巴结外侵犯;男性及检测出甲状腺结节后初始手术治疗延误1年以上;另外晚期乳头状癌中初始手术的范围和放射性碘治疗的应用也与结局改善有关。
6基因类型:
对于甲状腺内乳头状甲状腺癌风险较低的患者,BRAF检测可能提供重要的预后价值。通过基因检测,具有BRAF突变的患者更可能存在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发现、治疗,预后较好。不用过于担心。从尸检的结果也看到,有些人带瘤生存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