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儿童预防意外指南(郑州大学三附院康复六科程明高)

程明高医生 发布于2018-07-08 20:43 阅读量6531

本文由程明高原创

    “养儿方知父母恩”,健康养大一个初生宝宝的辛苦,只有为人父母后才能渐渐体会。辛苦一点也许没有什么,最怕的是一个疏忽让宝宝遭受本可避免的伤害。“成长的烦恼”或许不能完全避免,但我们还是要尽力减少它,让宝宝更健康顺利的长大!

根据门诊及住院患儿病例情况及平时工作中观察儿童发育特点,现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预防意外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0-3月龄儿,特点为头控差,活动能力差,主要是要预防呕吐误吸导致的窒息风险,及预防因包裹过厚导致的“捂热综合症”,如果是和父母同睡要防止被父母睡梦中无意压住导致的窒息和其他伤害。3个月以下的孩子一般不建议处于俯卧体位,特别是松软的床面上,该体位容有造成孩子呼吸受限和呕吐,有研究证实该年龄段孩子俯卧位导致的猝死是仰卧位的数倍,值得警惕。

    4-9月龄儿,此年龄段婴儿活动能力较前明显增强,会翻身,会有初步的爬行动作,此阶段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坠床风险。如果是和父母同睡,则宜选用低矮的床铺,地板上、靠床的墙上铺上泡沫垫,缓解坠床可能造成的伤害。如果是睡婴儿床,则围栏要加高,防止婴儿翻越或掉出。

    10月-1岁半儿童,此阶段孩子处于学步阶段,活动范围更大,跌倒的风险更多。此阶段建议可以给孩子使用学步带、防摔帽,随时防止孩子跌倒,或减轻孩子跌倒对头部的伤害。家里边缘较锐利的家具、电器、墙角等最好用海绵垫包裹,预防跌倒时受伤。

    1岁半到5岁儿童,此阶段孩子跑跳等运动能力较好,活动范围和成人无异,但对危险的认识不足。防止孩子误食危险品和爬高上低时跌落摔伤是关键,户外活动时特别要注意交通风险。总之是放手不放眼,严防死守才是硬道理。

    5岁以上的孩子已渐渐懂事,规避危险的能力明显提高,学校老师的教导责任渐加大。家长要做的是防止孩子单独活动,随时掌握孩子的动向,特别是要防止溺水风险。或许买个电话手表会更容易掌握孩子的行踪。此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防止孩子误入歧途最重要。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没有了希望还叫人怎么活。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是保证每个家庭幸福的关键,父母最长情的爱就是陪伴孩子、保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门诊楼5楼儿童康复科,预约挂号电话0371-66903571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