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贝是一个女孩,其母第2胎第1产,孕40+2周,于2018-02-20顺产出生,出生体重3.3kg,出生后2天,爱婴区常规足底血筛查结果提示甲状腺功能有异常,于3月8日复查静脉血甲功五项,结果如图,TSH>100 mIU/L,FT4以及T4明显降低。为什么会这样?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如何随诊?
一、什么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甲低)?
甲低是由于各种不同疾病累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导致甲状腺激素产生或分泌减少,或由于甲状腺激素受体缺陷,而不能发挥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儿童中发病率每1000个有1.4个发病,女孩发病率是男孩的3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简称先天性甲低)是引起儿童智力发育及体格发育落后的常见小儿内分泌疾病之一,也是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
二、为什么会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先天性和遗传性甲低(发病率1/3000~1/4000)
- 甲状腺浸润性病变:如结核、梅毒、各类炎症、组织细胞增生症
4、甲状腺激素分解加速:例如婴儿巨大血管瘤表达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失活酶D3
- 垂体性甲低(TSH缺乏):垂体缺如或者发育缺陷如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视-中隔发育不良;垂体转录因子基因缺陷如Pit-1基因缺陷,Prop-1基因缺陷;TSH受体缺陷,G蛋白β亚单位突变,G蛋白α亚单位突变。
甲减患者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临床表现是生长迟缓(矮小)、智能发育迟滞、全身器官代谢低下。
- 精神运动异常(表情呆板,嗜睡、少哭、哭声低下且嘶哑、少吃吸、吮力差、少动)
- 甲状腺肿(常见于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甲状腺炎、碘缺乏、抗甲状腺药物)
- 青春期发育异常(出现假性性早熟,表现为男孩睾丸增大或者女孩乳房早发育,或者性发育延迟)
- 新生儿甲减筛查(采足跟血,时间是出生24h后,筛查最佳时间是出生后48~72h。危重新生儿或接受过输血治疗的新生儿、低体重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24h采集血液样本、多胞胎(尤其是同性别双胞胎),可在生后2~4周或体重超过2500g时或距离第一次筛查2周重新采血复查测定。
- 甲状腺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OPAb、TSH受体抗体)
- 必要时查其他垂体激素:如生长激素、促肾上脏皮质激素、泌乳素缺、抗利尿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 基因学检查:TTF-1,TTF-2,PAX8等基因。
- 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摄取和显像:碘123(I-123)或锝99m(Tc99m)由于放射性低常用于新生儿甲状腺核素显像。
本例患者随诊过程中,1月7天开始自行停药后2月复查TSH明显上升,继续服药后检测甲功维持在正常水平。
- 无论是原发性或者继发性先天性甲低,一旦确定诊断应该立即治疗。
- 治疗首选L-T4(优甲乐),新生儿期先天性甲低初始治疗剂量10~15μg/(kg.d),每日1次口服,尽早使FT4、TSH恢复正常,FT4最好在治疗2周内,TSH在治疗后4周内达到正常。
- 对小婴儿,L-T4片剂应压碎后在勺内加人少许水或奶服用,不宜置于奶瓶内喂药,服药时间可以是早晨也可以是晚上,饭前、饭后均可,但建议每天在同一时间服药。避免与豆奶、铁剂、钙剂、消胆胺、纤维素和硫糖铝等可能减少甲状腺素吸收的食物或药物同时服用。
- 随访中,甲状腺激素维持剂量需个体化。TSH应维持在相关年龄段的参考范围内(避免TSH<0.05mU/L),FT4应维持在相关年龄段的平均值至正常上限范围之内;药物过量患儿可有颅缝早闭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如烦躁、多汗等。
- LT4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测血清或血浆FT4或TT4、TSH,采血时间应距最后一次服药4 h,单纯的FT4升高不作为LT4减量的依据。
- 1—3岁的儿童,应每2—4个月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随访。
- 超过3岁的儿童,应每3~12个月定期随访,直到生长期结束。
附:不同年龄甲功参考值范围(下图游离T4换算结果改为pmol/L)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新生儿疾病筛查学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疗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6):421-424.2、包薇萍,刘超.2014年欧洲儿科内分泌学会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指南介绍[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36(6):431-432.
深圳市罗湖区友谊路47号 罗湖区人民医院1号楼 二楼儿科门诊;咨询服务电话:0755-25650005转2209。罗湖医院嘉宾路儿科门诊具体出诊时间可以查看预约安排。6、弹性挂号就诊(预先联系好您的诊治医师后,不用先到门诊挂号,可以在医师诊台完成挂号就诊)。 7、使用微信“深圳罗医集团在线咨询”小程序可以网上挂号、咨询、看诊、缴费、快递送药到家。
注:文中图片、视频资料、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修改或者删除(邮箱szlhyy@qq.com)。医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处方及治病就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