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胆囊癌的那些故事之一

曹欢医生 发布于2024-04-23 00:25 阅读量665

本文由曹欢原创

      作为肝胆外科医生,在门诊我每天都会面对各种胆囊疾病,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到胆囊腺肌症等等。许多患者就诊时虽然已经需要手术治疗,但内心往往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作为医生,我们无法代替病人做出选择,但我可以通过分享去年遇到的6个胆囊癌患者的故事,帮助他们认识到胆囊规范治疗的重要性。这些故事如果能化作后悔药,我相信那些故事的主角们定会竞相购买。我也由衷地希望我所有的病人都不会碰到胆囊癌。


图片发自160App



      胆囊癌是个什么玩意呢?胆囊位于肝下方,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液体,帮助消化脂肪。胆囊癌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但是也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恶性肿瘤,由于胆囊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其预后也很差。三期和四期的胆囊癌中位生存期仅为7个月。由于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即使进行手术治疗,生存期也不超过一年。

      胆囊癌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确定多种风险因素与其发展有关。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腺瘤性息肉、胆管囊肿、胆管-胰管异常汇合、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瓷化胆囊、胆囊萎缩等胆囊慢性炎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越大,癌变的几率就越高。

      今天先讲讲第一位患者的故事吧。患者Y君,男性,44岁,因“发现胆囊息肉4月余”入院。患者4个月前体检时发现胆囊息肉,最大10*7mm。医生建议手术切除,患者强烈要求保胆,完善检查后行腹腔镜胆囊切开取息肉术,术中冰冻病理结果:管状腺瘤伴腺上皮不典型增生,术程顺利,术后病理提示胆囊腺瘤(胆管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种其实是原位癌)。和患者沟通后,10天后再次手术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肝门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胆囊)慢性胆囊炎,局部呈低级别胆道上皮内瘤变。这个患者不幸的发现了胆囊癌,而且还折腾了两次手术,幸运的是患者听从医生建议,胆囊息肉大于1cm做了手术,虽然选择了保胆多做了一次手术,不过好在第二次手术没有发现肿瘤残留。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不知道Y君会作何感想?是该还是后悔当初做了保胆,还是该庆幸当时做了手术及时发现了早期癌?如果当时拒绝手术,再等一两年会是个什么结局呢?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有着密切的关联,息肉越大,癌变风险越高,胆囊腺瘤性息肉的总体癌变率约为8%,而直径超过1cm的单发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10%~20%,超过2cm的胆囊息肉癌变率约为30%~50%。因此,直径超过 1cm的胆囊息肉,建议早点手术治疗,因为一旦癌变悔之晚矣!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