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肾脏病日专题(一):过敏性紫癜儿童的饮食控制

吴伟医生 发布于2022-03-11 12:00 阅读量1051

本文由吴伟原创

2022年世界肾脏病日主题:人人关注肾脏健康——吾爱吾肾,知识强肾。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多发生于2-8岁的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二季居多。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

    

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虽然食物过敏(蛋类、乳类、豆类等)、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关,但均无确切证据。不建议长时间、苛严的饮食控制。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部分患儿机体处于高度致敏状态,胃肠道受累患儿可能出现肠壁水肿、出血等,易过敏食物或者刺激性、难消化的食物等在此阶段可引起变态反应或刺激胃肠道粘膜,严重者可能导致便血、呕血,甚至肠套叠、肠穿孔等。因此,此期饮食需要注意:


(1)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应常规避免食用:


①海鲜、鸡蛋、奶类、羊肉等容易引起过敏的异型蛋白;


②蚕豆、菠萝等植物性食物;


③特殊变应原筛查阳性的食物。可酌情食用瘦猪肉。


(2)无便血、呕血等严重情况的非腹型紫癜患儿如果对小麦、大米、玉米等可耐受,可采用从最基本的食物淀粉类开始食用,以面食(小麦面或玉米面)为主,配以稀粥(小米、玉米)、大米饭等,可适当加食少量蔬菜(应为本地产、柔软熟食)、本地水果以及豆腐等豆制品。


尽量避免像荠菜之类的野菜以及韭菜、大蒜、葱、圆葱、香菜、姜之类的辛香之品。


(3)紫癜性肾炎患儿显著水肿期和严重高血压时,短期低盐、低脂饮食。


(4)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需要“熟、软、少纤维、易消化”。如呕血严重及便血者,应暂禁食,给予止血、补液等治疗,部分患儿可能需要静脉营养以补充热量摄入。


待呕血、便血消失后再给予稀粥、面条、米饭等,少量、逐渐添加。食物应温凉,避免过热引起再出血。


(5)如果患儿对日常饮食中的小麦、玉米、牛奶等不耐受或过敏原筛查阳性,则最好在急性期避免此类食物,待稳定后逐渐添加。必要时给以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替代。


(6)因成分不明确或较复杂,尽量避免各种饮料、零食等。

    

出院及稳定期饮食控制建议:过敏性紫癜患儿病情逐渐好转,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消失,皮肤紫癜逐渐消退时,病情逐渐稳定,此时期饮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皮肤紫癜等症状消失2个月内不要接触海鲜、羊肉动物蛋白以及奶类、鸡蛋等,主要以素食为主,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可酌情食用瘦猪肉。


(2)稳定期饮食开始增加蔬菜及水果种类,注意“少量、递增、不适即停”等原则,先添加一种蔬菜或水果少量,3日后病情无反复,无过敏反应,可考虑再添加另一种蔬菜或水果。如有病情反复,应停止食用,待病情稳定后再重新开始。


如此进行,逐渐添加可以保证安全,尽量减少病情反复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初步确定何种饮食与紫癜发生相关。一般添加蔬菜的顺序为青菜、菜花、花白、黄瓜、土豆、西红柿、芹菜等,水果添加的顺序为:苹果、香蕉、梨、柑子、橘子等。


(3)待紫癜等症状消失3-6个月后再考虑预防接种。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形请遵循医师意见。


(4)如患儿对常规饮食中的小麦、玉米等过敏较重,可考虑替代或脱敏治疗。

    

总结:不建议没有依据,长期禁食或回避某些食物,不利于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儿童肾脏风湿免疫专科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儿童肾脏风湿免疫专科为深圳东部地区唯一的儿童肾脏风湿免疫专科,目前为广东省儿童肾脏风湿联盟常委单位,广东省儿童遗尿性疾病诊治定点单位。诊治范围: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蛋白尿、IgA肾病、泌尿系感染、遗尿症(儿童尿床)、肾小管疾病、遗传性肾脏病、先天性肾脏和输尿管发育畸形;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风湿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痛风、高尿酸血症;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牛奶蛋白过敏、湿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常规开展儿童肾脏穿刺活检术、肾脏病理学检查、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