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单卵孪生子女的遗传基因完全相同。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对丹麦200对单卵孪生子女进行统计调查,结果使调查者大为吃惊:这些孪生子女的平均寿命差为14.5年。蜜蜂的蜂王和工蜂都是同一种受精卵发育而成,遗传基因并无显著差别,但蜂王吃营养丰富的蜂王浆,能活上6年,而工蜂吃蜂粮,只能活上3-6个月。
随机的基因突变,衰老死亡基因意外表现了,于是有人患上早老症。同样是随机的基因突变,长生不老基因意外表现了,于是有人患上“长生不老症”。按该学说的预测,人群中应该存在500岁甚至1000岁的长寿老人。
编程化衰老学说能解释限食实验吗?
我们的身体存在三种细胞:无繁殖能力的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繁殖能力有限的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繁殖能力无限的细胞(干细胞),究竟哪一种细胞是衰老的起因呢?
如果你问一位深山老人,人为什么既要吃饭又要睡觉?老人会告诉你:这是天生的。你再问他,人为什么会衰老及动物会有不同的寿命?老人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天生如此。关于衰老,深山老人给出的答案与编程化衰老学说给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
弟:的确,本质上并无差别。
兄:说到遗传基因,或者基因技术,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惭愧。蜜蜂能制造蜂王浆,我们人类研制的长寿仙丹在哪里?蚂蚁能用同一种受精卵,培育出8种外形和职能不同的蚂蚁。我们能够透过基因技术培育出数种中学生吗?我们连想也不敢想。我们至多只能做到胎教而已,而且还不知道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有一本书,名为《身体ATGC密码,健康长寿活基因》,由著名的基因专家陈兆聪撰写。在书中,他是这样描述基因的:怎叫三生万物呢?因为生命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RNA(核糖核酸)。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它在DNA、RNA及蛋白质三重奏中扮演二传手的角色。DNA发布指令制造蛋白质,必须事先通过RNA,然后再由RNA来指导蛋白质合成。RNA不但传递DNA的命令,它还可以改造DNA的指令,可以使一个基因产生出几种蛋白质(从前的提法是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的观点现在看来是不对的)。此外,它可以调节DNA的开关,让中央的命令符合地方的需要。
DNA和RNA是大官吗?有精灵附着DNA和RNA吗?唯物主义的学者也承认精灵吗?说到细胞,当然是活生生的。为什么细胞能做到活生生呢?奉信唯物主义的学者们只能做出自打嘴巴的解释。他们常常自打嘴巴,而且不介意越打越厚。
一条长长的DNA链,分为编码区、非编码区和调控基因区。作为蛋白质模板的编码区约占DNA链的2%。调控基因与模板无关,是指挥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片段,约占DNA链的1%。调控基因是科学家假想的产物,是否真实存在就值得怀疑。非编码区占据DNA链的97%,这部分DNA有什么作用科学家一无所知。有些科学家认为非编码区是DNA垃圾。
一个不谙中文的美国人,在一个孤岛上拾到一本《三国演义》,他可以认为这本书是天书,也可以认为这本书是垃圾。我不知道他有什么能耐去读懂这本书。我们可能永远读不懂DNA这部天书。
DNA与生命有关,也是神存在的核心证据,但不是生命的本质。有个简单的理由,成熟的、有功能的红细胞必须去核。我们不能说红细胞不是生命、不是细胞。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倘若果蝇也有红细胞,它的寿命比它的宿主还要长。DNA于生命,如同课本中学生;如同设计蓝图于施工队;或者如同法律于香港。课本、蓝图、法律都十分重要,但不是非要不可。一名纵火犯,以为一把火烧光了法院的法律书,法官便“无法可依”而判他的罪,这种想法实在过于天真。
弟:现成的衰老学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衰老依然是个谜。所以,我引颈以待。
兄: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某种生命老与不老,我们会有直观的感觉。树木是不会老的。如果你认为树木会老,就应该提供证据。这个证据就是树成年(能开花结果)之后,死亡率指数式地上升。倘若树成年后的死亡率不会上升,或者10岁的树与100岁的树同样坚强,你就没有理由说树木会衰老。有些人认为年长树就是年老树,这是一种轻率的结论。年轻树与年长树都会死,树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脆弱,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树是不老的。
另一种常见的植物,竹子则会衰老。一丛竹子,我们容易看见枯、老、中、青等数种形态。老竹与嫩竹,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为什么竹子会衰老而树木能做到不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究。这也是我们寻找老化原因的突破点。
树的表面有厚厚的角化层,而竹的表面光滑,缺乏角化层。角化层是由枯死的细胞角化而来。树有枯枝,而竹缺乏枯枝。树十分聪明,它能使每一根末枝按时枯死。倘若有一根末枝坚持不死,这根不断生长的末枝最终会危及整棵大树。树为什么做到不老?因为它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做到按时衰老,当然,干细胞除外。竹为什么衰老?因为它的每一个细胞实现了长生不老。
其实,竹的个体是一丛竹而不是一根竹。竹的主茎埋在地下,一根竹只是主茎上面的一个枝。一根根有生有老的竹组成了一个长生不老的丛竹。
是否所有植物都能做到长生不老呢?当然不是。我们熟悉的西瓜、甜瓜、黄瓜等都是葫芦科一年蔓生藤本植物。这些葫芦科植物不会有角化层、不会有枯枝,甚至连落叶的机制都没有。也就是说,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实现了长生不老,于是,它的寿命便仅仅是一年。
比较长生植物与衰老植物使我们找到了突破点。另一种独特的生物也能使我们得到启发。这种有趣的生物就是粘菌。生物学家喜欢研究粘菌,因为它能游走于单细胞生物与细胞因生物之间。
粘菌在许多森林的地面上游荡,在它的生命期间,有一个叫“水珠”阶段,这时候粘菌象一袋液体,在地上滚来滚去,寻找它最喜欢的食物——微小细菌。这种生物与阿米巴有许多相同之处,包括一分为二的生殖策略。当环境变得恶劣,粘菌找不到食物和食水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它会向其他同类放出一种化学讯号。周围成千上万收到讯号的粘菌就会向讯号源幅凑过去。这支大军并不是互相自由堆叠,而是以有组织的方式互相合作。它们先造外表,再造内部,不久便形成一个象“蛞蝓”那样的细胞共同体。这个令人惊叹的共同体形成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食物和食水。如果找到了,它们就会离开共同体并回复平日“单身汉”生活。如果找不到,它们就会形成孢子囊。当孢子囊释放孢子后,共同体就象蘑菇那样衰老死亡。
事情已经清楚了。为什么有些生命体长生不老,而有些生命体必然衰老?决定的因素是生命体的加盟成员。当加盟成员选择有生有老时,生命体就能做到长生不老;当加盟成员选择长生不老时,生命体就必然衰老。
细菌是不老的。不老的细菌结盟成了细胞,细胞就会衰老。有生有老的细胞结盟成了细胞团,细胞团就能做到长生不老。不老的细胞团结盟成了身体,身体就必然衰老。衰老的身体结盟成了群体,群体就能做到长生不老。不老的群体结盟成了社会,社会就必然衰老。
弟:原来如此。生命的老与不老,取决于它的加盟成员。
有人连续培养小鼠的胚胎干细胞,长达10年之久,都没有发现它有衰老的迹象,说明不老的细胞是存在的。细胞如何做到不老呢?
兄:很简单,细胞使它的加盟成员——细菌有生有老。
弟:细菌本身不老,细菌如何做到衰老呢?
兄:很简单,细菌指令它的手下,即病毒抗衰老。
弟:不老的细胞是存在的。由不老的细胞结盟成了衰老的细胞团也是存在的。那么,由衰老的细胞团结盟成了长生不老的身体也是存在的,是这样吗?
兄:某些昆虫(蝇、蝶、蛾等)的卵孵化后并不是直接的成虫,而是由幼虫变态为蛹,再由蛹变态为成虫。这说明由细胞团结盟为身体并不是一步到位的简单过程,而是经历重组再重组、改造再改造等反复而艰难的过程。衰老的细胞团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身体必然由不老的细胞团加盟而来,身体也必然会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