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一场车祸,她的小腿瞬间被碾断

潘晓华医生 发布于2020-09-09 23:39 阅读量6523

本文由潘晓华原创



这是一场让人无法直视的意外,也是一场让人痛心的意外,这样的意外足以让人失去站起来的机会……




7月18日早上六点多,一声急促的警铃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一次严重的车祸事故让叶阿姨(化名)的左小腿毁损性离断,右小腿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她被紧急送到了宝安区人民医院。


都说是“十指连心”,更何况是断了一条腿。送到院时,眼前的情景让普通人无法直视。叶阿姨痛苦不已,她的双下肢一直在流血,左小腿像是完全被“撕断”,骨头、肌肉清晰可见,伤口还粘着泥巴,右腿也有“狰狞”的大伤口。急诊科医生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伤者送入手术室。



潘晓华副院长闻讯从家中赶至医院。创伤外科一直推行的快速创伤应急机制紧急启动,创伤外科、显微外科、麻醉科团队的一、二线医务骨干紧急到位,迅速成立了一个断肢再植抢救小组,开始“扩容、镇静、麻醉、清创、复位、血管神经肌腱修复、外固定”等全方位抢救。


为了高效快速完成手术,潘晓华副院长将团队分为三组,分别处理左侧断肢、左小腿残肢及右下肢伤口。经过10余名医生护士通力默契协作,在受伤后3小时,患者的左小腿残端和离断肢的动、静脉全部吻合完毕,骨折也进行了复位和固定。那原本缺血苍白的左脚逐渐开始红润。



随后,医生开始进行肌腱、神经、骨骼、皮肤的进一步修复。肢体清创、固定骨骼、血管吻合和神经吻合、肌腱肌肉缝合、创面修复紧张有序。


大约6个小时后,被车祸现场抢救人员断定“会永远失去”的毁损性离断的左小腿已修复完整和血运正常了,而损伤也非常严重右侧胫腓骨、右踝关节粉碎性开放性骨折也获得了肢体重建和修复。


术后伤者转入ICU病房,度过了重度休克期、凝血功能障碍、感染、缺血性坏死等一系列难关后,两日后转回创伤骨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7月26日,断肢再植手术后第七天,叶阿姨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指征恢复正常,左小腿毁损性离断再植段及右小腿骨折处血运正常、充盈,皮温正常,引流通畅。


潘晓华副院长在查房时指出,让患者腿部血运重建和成活,这只是整个救治疗程的第一步。因为团队医护人员一周的精心护理,患者目前所有的创面均没有感染迹象,后续将进行创面和骨折修复、功能恢复等一系列治疗,争取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毁损性离断伤治疗难度极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病人受伤创面较大,有大血管断裂,短时间失血量极大,出现失血性休克,会迅速危及生命;


  • 第二,肢体血管接通后,但因血管内膜损伤情况严重,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会很快形成大量血栓堵塞刚刚接通的血管,导致保肢手术失败;


  • 第三,血管再通后,断肢肌肉再灌注后出现组织及细胞水肿,会加剧已经发生的缺血性坏死,坏死组织的分解和代谢产物会大量进入体循环,诱发心、肾、免疫等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严重时可致死亡。


此外,患者伤口当时有污染严重,感染几率非常高,术后第一周是这些问题发生的关键时期。


目前,断肢再植手术已经一周,上述合并症和并发症均未出现,患者毁损性离断小腿存活的几率进一步升高。


这次毁损伤救治成功挽救了被现场旁观者断定“离断飞出两米开外,将永远失去"的左小腿,获得深圳市同行纷纷点赞,是源于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骨科中心、创伤中心建立了创伤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多学科团队默契合作、精准娴熟的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精心管理以及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把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作为职责所在,体现医者大爱初心和全面素养。


- END -


撰稿:卞斌  徐晨

供图:创伤骨科

制作:卓彬


宝医创伤外科与矫形骨科

(第一排左起黄志斌主任、邓伟民教授、潘晓华教授、付小兵院士、洪劲松教授、姜玉峰教授)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创伤外科与矫形骨科是一支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院士深度贯彻现代医学救治理念、医疗与科研创新相结合的“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已先后认证为“广东省创伤救治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院士工作站”“深圳市创伤救治与再生医学创新平台”,获得2018年度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

治疗理念:微创治疗、快速康复、精准控制

擅长诊治:严重骨折微创治疗、骨科疼痛现代治疗、骨质疏松症及老年性关节炎综合管理、难愈合创面综合治疗、足踝疾病及运动损伤关节镜微创治疗、踇外翻微创治疗、复杂肢体畸形现代治疗等。收治患者远自新疆、甘肃、山西等边远省份。

先进设备:科室配备进口关节镜、C臂X光机、术中移动式O-arm等专用设备等先进医疗设备,可视化、个性化、微创化手术全程,手术技术及疗效达到市内领先,部分接轨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长按这个二维码
快来关注我们吧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