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法在足趾溃烂运用病案一则

王评医生 发布于2025-05-28 15:33 阅读量384

本文由王评原创

    颜某,男,64岁,2025-05-11 09:08 就诊。

    主诉:右侧第4、5足趾之间交接处溃烂4月。

    病史:患者4月前出现右侧第4、5足趾之间交接处起泡,随后溃烂,轻微疼痛、瘙痒,伴有淡黄色渗液,局部无坏疽、流脓,辗转多家医院就诊,予抗生素等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2024年8月因双下肢麻木乏力在本人处就诊,经2周治疗症状改善。现为求中医治疗,再次就诊于本人。现症见:右侧第4、5足趾之间交接处溃烂,可见白色被膜覆盖,少许渗液,无流脓,无足趾坏疽,双下肢端稍凉,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口苦口干,睡眠日夜颠倒,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弦。

    辩证:脱疽(寒凝经脉)

    治则:温经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附子汤加味

    组成:人参片 30g,黄芪 90g,黄芩片 15g,龙骨 30g(先煎),附片 30g(先煎),白术 15g,三七 15g,麻黄 5g,大枣 15g,法半夏 15g,牡蛎 30g(先煎),北柴胡 30g,赤芍 30g,鸡血藤 45g,炙甘草 15g,桂枝 30g。剂数:7。日一剂。

    同时让患者家属购买生肌玉红膏局部外用。

    2025-05-25 09:24复诊。患者右侧第4、5足趾溃烂处大体已愈合,仅留少许溃面,睡眠明显改善,仍有口苦口干,二便调。舌淡,苔黄,脉弦。考虑患者口苦,苔黄,夹湿热,原方加钩藤 30g(后下),茵陈 30g,以清热利湿。

    按语:患者老年患者,既往出现下肢麻木,即为《金匮要略》之“血痹”,乃脉络空虚,感受风寒邪气,脉络瘀滞所致。尽管治疗后症状改善,但其机体气血亏虚始终存在,此为本次溃烂缠绵难愈之内因。患者溃烂面白色被膜覆盖,无红肿流脓,双足凉,揭示为阴寒凝滞、血脉不通证候,治疗当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为法,非大辛大热温通十二经表里内外之附子猛将不能胜任。遂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附子汤。本案中,黄芪重用,因生黄芪最擅托毒生肌,为痈疽要药,亦脱疽首选要药。其药性和平,又非破格重用难以奏功。阴寒凝滞于局部,黄芪内托,又需麻黄开腠理以散寒。若久寒,可酌情加乌头、吴茱萸、细辛。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