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瘀血角度论治嗜食症

王评医生 发布于2025-05-09 11:48 阅读量205

本文由王评原创

嗜食,通俗来说,就是胃口好能吃,所谓消谷善饥。胃热是常见病机,临床上常采用清胃热、养胃阴方法治疗,多有效。

然而并非所有的嗜食症都是胃热。

《伤寒论》第257条:“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挡汤。”

意思是,患者无恶寒发热的表证,也没有阳明腑实里证,但是发热,脉浮,说明里热明显,也是可以用下法来治疗此类发热的。比如大柴胡加石膏汤等。

假如用了下法,仍然发热,脉浮数,加上消谷善饥,而且下法后6-7天都不大便,那么是里面有瘀血,热瘀互结所致,应该用抵挡汤来活血泻热。

上述提及,热瘀互结一方面可导致里热,表现为发热,脉浮数;一方面可出现嗜食症。

因此,临床存在热瘀互结之嗜食症,治疗当活血化瘀兼顾清热。

附一则病案

赵某,女58岁,2024年2月4日初诊。

主诉:失眠多年。

病史:患者数年前开始出现失眠,表现为半夜易醒,多梦,怕热,夜间嗜食,无心烦胸闷,无口苦,稍口干,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脉沉。

辨证:失眠(瘀血症)

治则: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

组成:柴胡15g,枳实15g,赤芍15g,炙甘草15g,桔梗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30g,生地黄15g,当归20g,牛膝15g,牡丹皮15g,龙骨30g,牡蛎30g,五味子15g。

水煎服,日一剂,7剂。

2024年2月14日复诊。患者说明明显好转,夜间嗜食明显减轻,怕热减轻,大便稍干,原方,生地增至30g,继服7剂。

2024年3月6日复诊。患者饮食已正常,夜间无嗜食。

按语:该患者,热轻,瘀血重,因此,治疗重在活血化瘀,兼以清热。血府逐瘀汤为平和之剂,加上龙骨、牡蛎、五味子安神重镇,因而效果佳。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