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张某,男,46岁,2025年2月20日微信初诊。
主诉:发现下咽癌并行化疗治疗后一天。
病史:患者为本人老家亲戚,今年过年期间因不能进食、消瘦、乏力,在桂林某医院诊断为“下咽癌并颈部淋巴结等多处转移”,由于无手术指征,当地医院建议行化疗。患者化疗前极度消瘦,乏力,进食困难,面色晦暗,怕冷,时腹泻腹胀。家人考虑到其体质虚弱,恐难以承受化疗所带来的如呕吐、脱发、发热、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征求本人意见。本人建议可行化疗,但化疗后可服用中药减轻化疗副作用。
考虑患者乏力,消瘦,怕冷,舌淡,苔白腻,辩证为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湿浊内盛,予温阳益气,化痰通络,行气祛湿为法,方选破格救心汤加味:炮附子15(先煎),干姜15,人参15,炙甘草15,茯苓30,白术30,龙骨20先煎,牡蛎20先煎,麦芽30,砂仁15(后下),豆蔻15,槟榔15,草果10,石菖蒲10,丹参30,黄芪60,仙鹤草30,山慈菇10。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于3月初化疗,化疗后即开始服用上述中药。7剂,每日一剂。
3月20日微信复诊。家属诉,患者乏力、怕冷明显减轻,无化疗后呕吐、脱发等副作用,能进食2碗饭,面部气色较前明显好转,有光泽,舌淡,腻苔较前消退。嘱咐患者继续服用上述方。
4月10日微信复诊。患者无特殊不适,纳眠可,精神佳,无乏力怕冷等症,舌淡,苔薄白,面色有光泽,气色佳。考虑患者正气恢复,解毒抗癌之山慈菇加量至15克,益气之黄芪加至90克,继续服用上述方剂。
截止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按语:恶性肿瘤,传统认为多为痰、毒、瘀互结,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痰祛湿等方法治疗,用药不离山慈菇、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解毒抗癌之品。然而,上述经现代药理检测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多为寒凉之品。《内经》谓“阳化气,阴成形”、“血得寒则凝”。《伤寒论》谓“脏结无阳证”,脏结就是各类长于内脏的肿瘤肿块。火神祖师郑钦安云:“阳气旺一分,则阴气退一分”。因此,人体的肿块结节总不离阳气亏虚,而痰、瘀、气滞、湿浊均为阳气亏虚的结果,阳虚为本,各类病理产物为标。治疗总不离温阳气,同时予行气活血,化痰通络,祛湿解毒。该患者选用破格救心汤扶阳气,黄芪扶正,麦芽、砂仁、豆蔻、槟榔、草果、石菖蒲化痰祛湿通络,丹参活血,仙鹤草扶正散结,山慈菇解毒抗癌。考虑患者阳气大虚,因此,重在扶阳,反而抗癌解毒中药少用,以免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