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胀是指患者自觉腹部胀满不适,甚至感觉到有物体支撑腹部的症状。引起腹胀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气滞、气虚、食积、虫积等,导致气机不畅引起腹胀。
《中医内科学》将腹胀概括为肝郁气滞、饮食停滞、脾虚湿阻、中焦虚寒、阳明腑实等不同证型。根据不同证候用不同方剂治疗,此看起来颇似有理,实则运用起来往往让人难以分清证候及兼杂证。
当下医生最多见就是见胀消胀,多用四磨汤、六磨汤、柴胡舒肝散等行气消胀方剂,效果往往不理想。
《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从条文可知,中寒生胀满,胀满属太阴。
火神祖师郑钦安《医法圆通•胀满》云:“按胀满一条,诸书分别有肤胀、腹胀、水胀、气胀、血胀、盐毒之名,总无一定之旨归。予仔细推究,因太阳失职,气化失化而致者,十居七八。因吐泻伤中,克伐元气而致者,十居四五。”
如郑钦安所说,腹胀多虚。知非氏在注解《医法圆通•胀满》说:“胀满本属阴寒为病,必阳先虚而不运,斯阴始实而成胀。欲消此胀,必先扶阳。”
郑钦安《医法圆通•胀满》论及腹胀治疗:“当今之际,谁非见肿治肿,见胀消胀者哉。予意此病治法,宜扶一元之真火,敛已散之阳光,俾一元气复,运化不乖,如术附汤,姜附汤,真武汤,桂苓术甘汤,附子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甘草汤之类。”
腹胀是否真的阳虚多见?本人临床观察,确实是。有一句古话“日落西山肚子胀”,很多病人就是下午、夜间腹胀明显,不知饥饿,甚至一天不进食也不觉饿。此外,此类患者常伴乏力,畏寒,腹部冷,进食寒凉生冷食物易腹泻,肥胖,或者腹部独大,平素大便溏,舌淡,脉沉。
ICU患者常有胃肠功能障碍,突出表现就是腹胀。以前我们科医生很习惯用生大黄、大承气汤、四磨汤或者莫沙必利等行气消胀药物治疗,效果多不佳。近几年,大家不断学习经方以及李可老的重症治疗经验,逐渐领会胀满分虚实,而阳虚者多见。普遍使用破格救心汤、人参四逆汤等扶阳方剂治疗胀满,效果明显好转。
岭南患者阳虚者十居七八,其所患疾病也以阳虚为本多见。因此,扶阳法在岭南地区患者各类疾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腹胀也不例外。本人治疗腹胀患者,常使用附子理中汤加豆蔻、砂仁、麦芽,或者白术附子汤加豆蔻、砂仁等,多能取得良好效果。
岭南尽管多阳虚,然而气候炎热,易生湿热。因此,阳虚者温补不当,很容易出现所谓的“虚不受补”,进而出现“上火”。中焦为枢纽,脾升胃降,人体气机运行在于阳气左升,浊气右降。单纯温阳气,易致阳气升发过度,浊气不降,就会出现“上火”。扶阳同时,搭配肉桂、大黄、豆蔻、砂仁等降浊之品就不怕“上火”。
扶阳是门技术活。而非单纯的用热药。人体气机运行就是一个圆运动。维持人体气机圆运动的平衡,很多疾病自然而言就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