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法在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的应用

王评医生 发布于2025-03-28 07:52 阅读量210

本文由王评原创

过敏性鼻炎表现为时常流涕、喷嚏、鼻痒,闻及刺激性气味、花粉等发作,流涕如水状。鼻窦炎表现为前额或眼眶周围胀痛,反复流脓浊涕。

很多医生喜欢用含有苍耳子、辛夷、白芷等通鼻窍的中药复方治疗,或者使用霍胆丸、鼻渊通窍颗粒等中成药治疗,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

对于过敏性鼻炎,本人认为,阳虚水饮或加风寒多见。火神祖师郑钦安《医法圆通》云:“按鼻流清涕一证,有从外感而致者,有从内伤而致者。从外感而致者,感受外来之客邪,客于肺经,闭其清道,肺气不得下降,清涕是出。其人定现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等情。法宜宣散,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之类。从内伤而得者,由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清涕出。市人称为肺寒,称为陈寒,由其不知阳衰而阴寒即生也。肾络通于肺,肾阳衰而阴寒内生,不能收束津液,而清涕亦出。其人定无外感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忿嚏不休,或畏寒,或两脚冷,法宜扶阳,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阳旦汤之类。”

过敏性鼻炎患者遇冷发作,流清涕不止,正是阳虚水饮的表现,受风寒而发作。因此,麻黄附子细辛汤、虚化小青龙汤等温阳利水、祛风散寒方剂颇为有效。本人在上述方剂中,惯用黄芪固表;加茯苓、白术等加强利水。

鼻窦炎流脓涕,中医称之为“鼻渊、鼻浊”。郑钦安《医法圆通》云:“其中尚有鼻渊、鼻浊二证,‧‧‧‧‧‧。清者,肺寒之征;肺阳不足也。浊者,肺热之验。但肺热者,必有热形可征,如无肺热可征,则是上焦化变之机失职,中宫之土气上升于肺,肺气大衰,而化变失权,故黄涕作。治之须有分别。予治此二证,每以四砂一两、黄柏五钱、炙草四钱,安桂、吴萸各三钱治之。一二剂即止。甚者,加姜、附二三钱,屡屡获效。即甘草干姜汤,加桂尖、茯苓亦可。”

如郑钦安所说,临床上鼻窦炎多无肺热症状,治疗当以扶阳潜阳为法,予封髓丹合四逆汤等治疗,多效。

事实上,鼻窦炎实热罕见,虚阳浮越者多。因此,本人经常用破格救心汤合封髓丹加减治疗,往往能取得良效。

综合起来,过敏性鼻炎病机紧扣阳虚水饮兼风寒;鼻窦炎病机紧扣阳虚虚火上炎。治疗扶阳为本,兼顾水饮、寒湿、虚火。切莫不辩证而滥用辛夷、苍耳子等通窍之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