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中记载:“《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饮组成: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茯苓饮用于中寒停饮所致心下痞满(或胸满、腹胀)、嗳气、纳差者。胡希恕老先生指出,本方加半夏治疗心下痞满属中寒停饮者。《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本方加半夏则效尤捷,不问其吐水与否,若以心胸满不能食为目的活用于胃炎、胃下垂以及溃疡诸病,均有良验。
茯苓饮所治为中焦水停之水痞证。以嗳气,不能食,胃脘痞满为主证。与旋覆代赭汤区别在于,茯苓饮嗳气、呃逆后感觉舒服,而旋覆代赭汤嗳气频繁且难受。与半夏泻心汤区别在于,茯苓饮为胃虚寒水停,纯粹的水痞;半夏泻心汤为胃虚,痰热互结,中焦上热下寒,为寒热痞,不可不辩。
《医宗金鉴》对茯苓饮的解释为:“上、中二焦气弱,水饮入胃,脾不能输归于肺,肺不能通调水道,以致停积为痰,为宿水。吐之则下气因而上逆,虚与气结,满不能食,当补益中气,以人参、白术为君;茯苓逐宿水,枳实破诸气为臣;开脾胃,宣扬上焦,发散凝滞,则陈皮,生姜为使也。”
本人对于生姜作为使药的解释不认同,生姜重用,温中降逆,利水消痞,本人临床上发现,生姜所起作用最为重要。本人常用生姜至一两,二两,重者半斤,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本人在茯苓饮基础上常用半夏,尤其以生半夏效果尤佳。
此外,茯苓饮基础上,本人常合用炮姜温中,砂仁行气醒脾,麦芽消食导滞,若反酸明显,加海螵蛸;阳虚明显,加炮附子。若水饮上凌心肺,出现气短胸闷心悸,可合用桂枝。
附病案一则
刘某,女,63岁,2025年2月10日就诊。
主诉:纳差胃脘胀满一月。
现病史:一月前开始出现胃脘胀满,不欲饮水,无饥饿感,时呃逆,服用奥美拉唑等西药效果不佳,查胃镜提示慢性胃炎。为求中医治疗,遂来诊。症见:乏力,纳差,胃脘胀满,频发呃逆,呃逆后自觉胃脘胀满减轻,怕冷,时反酸,舌淡,苔白,脉沉。
辨证:痞满(水停中焦)
治则:温阳利水消痞
处方:茯苓饮加味
方药:茯苓60g,白术30g,人参30g,生姜75g,陈皮15g,枳壳15g,生半夏24g,砂仁15g(后下),炮姜15g,附片30g(先煎),麦芽30g,海螵蛸30g。5剂,水煎服,日一剂。
2025年2月16日复诊。患者诉饮食增加,胃脘痞满、呃逆明显减轻,无反酸,二便条。原方继服7剂,诸症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