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某,女,73岁,2024年12月26日因“进食困难5天”就诊。
患者5天前开始出现吞咽进食困难,在深圳市中医院查胃镜提示食管狭窄,病理活检为原位癌,建议手术治疗,患者表示年后考虑手术,现为进食困难寻求中医治疗。近两日患者饮水即吐,完全不能进食,胸部堵塞感,胃脘不适,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沉。
诊断:呕吐病(寒湿中阻);治则:温胃化饮止呕。
处方:茯苓饮。
具体药物:茯苓45g,人参20g,白术30g,陈皮15g,枳壳15g,生姜50g,生半夏15g
2剂,每日一剂。其中生半夏先煎30分钟,余药浸泡,30分钟后倒入跟生半夏合煮水开小火20分钟即可。
复诊1:2024年12月29日复诊。患者诉服药后2小时觉胸部堵塞感减轻,能进食少量粥水,无呕吐,继续服药,食量渐增,气短减轻,精神好转。原方不变,生半夏加到30g,继续服用2剂。
复诊2:2025年1月3日复诊。患者已能进食,无呕吐,新发口腔灼热感,自觉后背冷,胃脘空虚感,二便调。考虑胃虚,土不伏火,虚火上炎,在29日方基础上,合封髓丹,即黄柏5g,砂仁10g后下,炙甘草10g,继续服用2剂。2剂服完后,去黄柏,生半夏改为法半夏30g,继服3剂。
复诊3:2025年1月8日复诊。患者正常进食,无口腔灼热,新发流涕、鼻塞、咳嗽、咽痒、口苦、口干等外感症状,予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桂枝汤疏风散寒、和解少阳。
按语:《外台》茯苓饮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附方》中有载: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大意是:胃中有水饮,吐出水后,心胸间仍有气胀而不能食,本方有祛水饮消胀、进食的作用,故治之。胡希恕老先生认为,加半夏效果更好。患者茯苓饮加生半夏,祛水降逆止呕作用强,故患者效果好。《伤寒论》、《金匮要略》所用半夏,均为生半夏,且用量较大,非现在药典规定的上限9g。法半夏等经过浸泡炮制后,药效大减,对于寒痰水饮效果往往不佳,犹如隔靴搔痒。一个问题是,怎么用生半夏不中毒呢?可以参考我的煎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