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经》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左右是阴阳升降的道路,左升为阳,右降为阴。人体的气机运行是一个圆运动,清阳左升,浊阴右降。
头面、心胸乃阳气充盛之所在,容不得一丝浊阴。阳气退一分,浊阴进一分。因此,中风实则为阳气虚衰,浊阴窃居阳位。治疗总不离扶阳气,降浊阴,散寒驱邪通络。
小续命汤扶阳益气、散寒祛风、化痰通路,切合中风病机。然扶阳之力不够,临床上常合用四逆汤、破格救心汤。下面是一例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病案。
患者,李某,男,76岁,因“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利10天”于2024年6月23日就诊。
现病史:患者10天前突发右侧肢体乏力,右下肢行走不利,言语困难,痰多,在湛江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经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为需求中医药治疗,来我院就诊。本人拟“中风”将患者收住中医经典科。入院症见:言语不利,右侧肢体麻木乏力,不能行走,痰多色白,流口水,时有咳嗽,小便失禁,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浮细。
辨证:少阴病中风
治则:温阳益气,祛风散寒,化痰通络
方药:小续命汤加味。
药物组成:附片45g(先煎),人参片 30g,盐巴戟天 30g,法半夏 30g,赤芍 30g,连翘20g,麻黄30g,桂枝30g,苦杏仁 15g,炙甘草 30g,石膏 30g(先煎),干姜 30g,当归20g,川芎 30g。
每日一剂,水煎服。同时予针刺、推拿、穴位注射甲钴胺等治疗。
2024年7月3日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乏力减轻,家人搀扶下能行走。出院带中药5剂继续服用。
2024年7月7日门诊复诊。患者仍有右侧肢体麻木乏力,痰多色白,能少许活动。原方附片减量至30g,加黄芪20g益气,继续服用一周。
2024年7月14日门诊复诊。患者能走路,较缓慢,痰减少,无流口水,面部时抽,大便不畅。原方各药剂量均有减少,继续服用7剂。
2024年8月4日门诊复诊。患者行走基本正常,右手麻木,有汗出。考虑后期脉络瘀滞,7月14日方加蜈蚣3克,继续服用14剂。
2024年8月25日门诊复诊。患者排便不畅,多汗乏力,稍手指麻木。调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附子汤加鸡血藤,以温阳益气、祛风活血通络。
截止目前,患者活动尚可。
按语:该患者,老年气血亏虚,阳气虚衰,感受风寒邪气,以致气血并于上,气虚不能固摄,血溢脉外,发为脑出血。治疗当温阳益气、祛风散寒、化痰通络为法,方以小续命汤加减。后期患者气虚血瘀、阳气亏虚为主,遂调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附子汤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