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8月,一个刘姓家长带着8岁的儿子刘某就诊。主诉是全身散在皮疹、瘙痒伴流鼻血2月。其父说,患儿2月前开始出现全身散在皮疹,时隐时现,瘙痒,患儿夜间失常抓挠皮肤,严重时可见划痕出血。
也就在皮疹瘙痒出现的时候,患儿反复出现鼻腔出血,每周最多达3到4次,每次经填塞后均能止血。曾去五官科检查鼻腔并无异常,血液检查,排除全身出血性疾病。有无各项检查无异常,鼻腔出血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就诊时已出血2月余。家长颇为担心。
查看患儿,全身散在皮疹,有抓痕,问患儿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唯其舌淡红,脉浮。《伤寒论》47条: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告诉我们,太阳病风寒可以通过鼻衄而解。假如流鼻血解不了表又该如何?
《伤寒论》55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告诉我们,太阳伤寒证,未使用发汗法治疗,而出现衄血,衄血后表证仍未解的,可以用麻黄汤治疗。
患儿皮疹瘙痒,可以视为表证,表证不解因此反复皮肤瘙痒。人有自我驱邪的良能,表不解,通过鼻血来解表。但是流鼻血并达不到解表的力量。因此,皮疹瘙痒不好,鼻血也不止。可见,皮疹瘙痒与鼻血密切相关。
根据伤寒论治疗原则,祛风散寒,寒气散自然不需要通过鼻血自我解表。由此,拟定散寒解表治疗原则。考虑患者并无身痛、畏寒等典型麻黄汤证。
《伤寒论》23 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少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根据条文,以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治疗患儿约1约余。患儿皮疹瘙痒以及鼻血均逐渐消失。2024年10月复诊,患儿皮疹瘙痒,流鼻血未再发。
体会:小儿流鼻血很多时候与外感或者皮肤疾病风寒邪气无出路有关。可以尝试解表的方法治疗此类疾病。切不可按照内科学清热泻火,凉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