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川乌的用法用量

王评医生 发布于2025-02-17 10:29 阅读量440

本文由王评原创



川乌有大毒,对于不了解其正确用法用量的医生来说,不啻于洪水猛兽,让人闻之色变!

《神农本草经》载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这里的乌头一般指的是川乌,草乌因其毒性过大,常外用而非内服。

川乌在经方中应用:

1、《金匮要略》:“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组成: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炙)各三两,川乌五枚,白蜜二升。用法::川乌用蜂蜜煮至减半(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以降低毒性;余药(麻黄、芍药、黄芪、甘草)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与蜜煎乌头液混合,再煎至药液浓缩,服7合。

2、《金匮要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组成:蜀椒一两、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干姜一两、赤石脂一两。用法:将上述五味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金匮要略》:“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乌头煎主之。” 组成:乌头大者五枚、蜜二升。用法:大乌头五枚(熬去皮,不切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4、《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组成:乌头大者一枚(炮去皮脐,破八片),加桂枝汤。用法:乌头以蜜煎减半,去滓;桂枝汤煎煮后与乌头蜜液混合,初服二合,若不效,渐加至五合。

根据以上,川乌作丸用量极少,乌头赤石脂丸中乌头仅1分。入汤药根据寒证轻重,用量从1枚到5枚不等。乌头汤、大乌头煎分2-3天服用一剂。乌头桂枝汤可作1天服用。

乌头1枚约3克,大者约6克。经方中含川乌的汤药,其每天用量在3-10克不等。且乌头均需先煎以解其毒性。

根据李可老对川乌用法用量的论述,并结合本人的用药经验,归纳如下:

1、川乌主要功效: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痛。

2、川乌毒性:毒性主要为多种乌头碱类化合物,中毒表现为心脏呼吸、外周肌肉、中枢神经系统的麻痹,0.2毫克乌头碱即可让人中毒,3毫克乌头碱可致人死亡。

3、川乌宜从小量开始用,本人起始剂量多为6-9克,每周增加6-9克,最大剂量用至30克。

4、需配合解毒药物,《金匮》用蜂蜜解毒。本人常用川乌、炙甘草、黑豆三者一起先煎1个半小时以上,再合煎其他药物,未见不良现象。对于风寒痹阻明显者,可加防风,一方面增强祛风效果,此外防风也可解川乌毒性。

5、对于寒凝痛症明显者,可合用炮附子或者黑顺片增强散寒止痛效果。此时,炮附子也需要跟川乌、炙甘草、黑豆先煎。

6、本人使用川乌汤剂,均为每天1剂。

    总而言之,正确使用川乌会显著增强疗效,对于很多顽固性疾病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川乌使用一定遵循几个原则: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需要久煎,需搭配甘草、蜂蜜、黑豆、防风等解毒药物。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停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