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年底接诊一个失眠数年的女性患者,诉难入睡,易醒,怕热,多汗,时心悸,胸闷,气短,口苦,舌淡,脉沉。服用小柴胡汤可改善睡眠,停药后失眠再发。
查看患者,冬天穿着单薄,仍有汗出,怕热明显,但其手足凉,舌淡胖,脉沉细。一派阳虚证候,看似怕热,实则虚阳外越。告知患者停用一切寒凉下火之品。予服回阳救逆之破格救心汤加肉桂、豆蔻、砂仁7剂。
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会怕冷。患者颇为惊讶,反驳其怕热那么多年,为何用温药反而怕冷?解释,阳气浮于外,不潜藏,自然怕热。《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段话意思是,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没有了太阳,万物就会消亡。
阳气者,易伤难复!阳气宜温养潜藏,不宜耗散。患者服药后复诊。很惊奇的告诉我,她开始怕冷了,且冷到骨头里,汗出减少,手暖。睡眠明显好转,口苦心悸等消失。
嘱患者继续调理,告知其怕冷应逐渐减轻。患者颇为信服。继续予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目前患者怕冷轻微,手足温。
该患者并非特例。很多患者因虚阳外越、虚火上炎就诊。包括反复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痤疮、失眠、汗症、口干、口苦等,但凡缠绵难愈,用寒凉之品效果差者均要考虑阳虚虚火。
中医难,难在识阴阳,很多病看似大热,实则大寒,稍有不慎,就会误诊误治。当下善于清火的医师众多,善于扶阳的医师少。能潜心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少。郑钦安《医法圆通》告诫“参、芪、归、地,治死人无过;桂、附、大黄,治好人无功”“此皆医门之不幸,亦当世之通弊也”。当为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