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分阴阳

王评医生 发布于2025-02-10 11:03 阅读量392

本文由王评原创



    《伤寒论》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条文告诉我们,表证是分阴阳的。

    八纲辨证,首辨阴阳。阳证,表现为亢奋、躁动、热象、功能亢进,如发热、面红、脉数、小便黄赤等。阴证,表现为沉静、衰退、寒象、功能低下,如畏寒、面色苍白、脉沉细、小便清长等。

      太阳病表现为发热恶寒,脉浮,为表阳证,这就是“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少阴病表现为无发热而恶寒,脉沉或浮而微,为表阴证。古人无温度一说,不发热不是说体温不高,而是患者自我感觉无发热。

      因此,一个外感患者,需要分清楚表阳证还是表阴证。多数情况下,外感时,中医医师会选择用时方荆防败毒散或经方麻黄汤、桂枝汤等解表。但是,如果是表阴证,单纯解表效果往往不理想。扶阳气结合解表能更好的达到标本兼治。

    扶阳解表方剂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合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等。正如《伤寒论》296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