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发性流产可表现为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尚未排出,即胚胎停止发育,对其病因的检查主要集中在胚胎和双亲的染色体分析,母体内分泌系统、生殖器畸形、生殖器感染及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UU和MH二者均与自然流产有关。越来越多的作者认为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1]。Quinn等报道有三次或三次以上流产史的妇女下生殖道UU检出率高于生育力正常的妇女为83.3﹪:25.5﹪[2]。大部分的阳性孕妇随着妊娠的延续有自然转阴。这可能与支原体生存环境变化有关,支原体最佳存活pH环境为碱性( pH 7.6~8.6) ,如妊娠延续雌激素水平增加,阴道环境酸性增加可为一种自然防护机制,能抑制支原体的生长。
支原体感染引发的自然流产的可能机制是:支原体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症反应,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子宫内膜,巨噬细胞分泌产生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2α)和前列腺素F2α,可损害生长中的胚胎或干扰胚胎的植入,也可能干扰母体免疫系统保护胚胎的调节机制而早期流产[3]。妊娠时由于孕妇体内内分泌水平发生了改变,降低了机体防御病原体的能力,潜伏性感染可因妊娠而改变为活动性感染,如果感染上行到达子宫内膜可损害发育中的胚胎,导致胚胎发育停止引起自然流产、死胎、早产。
Quinn及同事报道了62例妊娠流产史并伴有生殖器或泌尿系支原体培养阳性病人的抗生素对照治疗研究,治疗结果显示孕前强力霉素的治疗,妊娠流产率48%,未治疗组为96%;红霉素妊娠后继续治疗流产率降至16%。这一结果说明,亚临床支原体感染是自然流产特别是反复流产的重要原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