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疼痛难忍咋办啊?

郭会卿医生 发布于2019-05-06 10:36 阅读量7003

本文由郭会卿原创

奈何奈何,只能羡慕别人欢度“五一”。五一小长假,天公作美,身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迎着微风,嗅着阳光里春末的芬芳,呼朋唤友,游山玩水去了。

      假期结束,一群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安乐窝,仍意犹未尽地谈论着一路上的趣闻轶事。然而对于一些腿脚不方便的人,这种事情真是可望而不可及啊。

      五一放假回家,因为自己是学医的,而且导师是河南省中医院骨科专家郭会卿教授,所以亲戚朋友总会来咨询些事情,即使我解答不了,还可以请教郭主任。这不刚回到家正好家里有客人,便问我:“我以前脚后跟跟腱那儿疼,最近脚后跟底下疼,想出去跑跑都走不远,这是啥情况?”这时,我马上就想到郭主任治疗的很多这一类病人,大多数病人在做过检查之后确诊为“跟痛症”。

      那么什么是跟痛症,我也慢慢回想起郭老师在遇到这个病的时候,给我们讲的内容: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跟骨痛,可见于多种慢性疾病。常见原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腱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等。由于机体的老化,跟骨结节退变、钙化,也可以导致脂肪垫炎、滑囊炎形成足跟痛。足跟脂肪垫炎是由于足跟长期受到压迫或受到寒冷刺激,引起跟垫出现慢性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足跟底肿胀,有潜在压痛;炎症波及跟骨骨膜或滑囊时,还会有深压痛。跟痛症常见于中老年人,但在文献报道中8~80岁的人都有发生,女性及肥胖者更为多见。

       临床表现与体征   

      跟痛症大多一侧发病,也有两侧同时发病者。病人多在中年以上。症状以清晨下床时疼痛最为明显,称为“始动痛”,是跟痛症的特征性症状。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缓解。夜间不痛,如有夜间疼痛就应当与肿瘤、结核或其他病变相鉴别。跟痛症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可自愈,但也有的病人可转为慢性过程。跟骨侧位X线摄片可见“骨刺”,但骨刺不一定都在痛侧。跟部表面无红肿,在跟骨内侧结节处可有限局性压痛。X线摄片的重要性不在于确定“骨刺”的有无,而是鉴别其他病变。跟痛症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临床症状作出诊断的。

  患有跟痛症时的注意事项:

  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因为病在脚上,而人每天走路又离不开脚,所以跟痛症对病人的生活还是会造成很大影响。得了跟痛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少走路,以避免病变部位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

  2、慎用按摩推拿,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这样非但不会使病情好转,还会引起相反的后果。可采热敷透药、针灸等物理治疗。 

  3、穿鞋时应选择宽大、柔软的鞋子,比如质地较好的旅游鞋,最好不要穿皮鞋。 

  4、每天睡前可外用中药泡脚20-30分钟会有利于控制病情或恢复。













·五一劳动节,向劳动者致敬——关爱劳动者膝关节健康!

·郭会卿教授讲堂——背部肌肉劳损怎么恢复

·膝关节弯曲时有弹响!

·走路太多膝盖痛怎么办?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