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她用工匠精神始终如一守护心灵的窗户,常年在直径24毫米的眼球上游刃有余。从事眼科临床30年,主刀屈光手术数万例,她的医生故事尽在眼里。她就是——深圳博爱曙光医院眼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春燕。她初心如磐,行走在漫漫“追光”之路,守护着眼眸里的星辰大海。
和李春燕的谈话里,无不透露着这种追求极致的典型“匠心”气质。“我自己从小是一个非常喜欢动手,研究精细事物的人,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眼睛。”她如是说道。
李春燕的医学启蒙,来源于家中长辈的熏陶。姑姑、姑丈都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觉得医生特别受人敬仰。在初中时,她便萌生了学医的想法。1993年,李春燕从眼耳鼻喉科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三甲医院成为一名眼科医生。一开始,李春燕接触的患者多为患眼疾的中老年人,主做白内障手术。渐渐地,她发现来医院咨询近视矫正手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便在2003年考取了准分子手术上岗证。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毅然辞去公立医院的“铁饭碗”,来到了深圳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李春燕深知眼科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成为一名更精细的近视矫正医生后,她为了掌握每一台手术的严格标准,经常一头扎进手术室,带着一颗诚挚的医者之心不断打磨手术技术。做好一台手术不难,但是上万例的手术都稳住,就不是一般医生能做到的!一个熟练的眼科医生讲究的就要“快准稳”,不是在眼角膜上动刀就是在眼底动刀,一点点误差就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在工作中,李春燕是出了名的严苛,从准分子激光技术到飞秒激光手术,以及为高度近视患者操作的ICL晶体植入术,她都能拿捏得恰如其分,一天十几、二十场手术不在话下。凭借精湛的技术,李春燕曾亲自为 “神八”至“神十五”等航天科技功臣们矫正近视,持续为中国航天事业助力。
回忆起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病人,李春燕动容地说:“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们见到太多想要摘掉眼镜的渴望了。其中有无法圆梦军旅的入伍青年,报考受限的学生,以及恋爱受挫的近视患者……”不过,每每看着他们治愈后的笑脸,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李春燕心里更多的是甜。
据李春燕回忆,有一位高中生男孩,由于他不愿意被厚厚的镜片和沉重的框架捆绑“自由”,不佩戴眼镜,继续生活和学习。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近视度数加深到1800°。经过同学介绍,他来博爱曙光医院眼科找到了李春燕。
1800°的超高度近视,普通的激光近视手术已不适用。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认真的分析,李春燕为他设计了ICL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案并成功实施手术。术后男孩视力恢复正常,不停地对她说“我的视界从来没有如此清晰,真的太感谢您了!”
对一些超高度近视患者而言,每天都被“看不见”困扰着。在李春燕的带领下,博爱曙光眼科团队已完成多例2500度以上超高度近视手术。
眼科环境实景图
她对近视矫正手术精益求精的执着和骄人的口碑,也赢得了众多铁杆“粉丝”。多年来,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找李春燕矫正近视的患者络绎不绝;有一家四口一起来摘镜的,也有情侣相约组团一起做近视手术,更有不远万里专门从甘肃来到深圳的20岁女孩,他们都在李春燕的帮助下成功摘镜。
作为眼科学科带头人,李春燕白天看门诊、查房、做手术。科室管理也倾注了她很多的心血与精力。李春燕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带教,不吝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和技术,谋划科室高质量发展。她认为,眼科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作为医生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行稳致远,未来可期。
工作之余,李春燕频频外出“充电”,不仅参加国内和国际屈光手术会议,积极参与行业学习交流,且在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她曾多次参与科研项目,在国家级眼科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近日,李春燕还荣获德国蔡司官方“全飞秒科普品质认证官”称号。她一路带领眼科团队在新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帮助更多眼疾患者重塑品质视觉、开启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