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到青少年如何防控,一文说清楚!

熊雪芷医生 发布于2022-07-02 17:28 阅读量749

本文转载自深圳博爱曙光医院

眼睛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心灵的窗口。保护眼睛需从娃娃抓起,今天,我们来看看幼儿园和小学1-3年级小朋友的近视防控科普知识。

什么是视力不良

双眼中任一眼的视力低于5.0,那是意味着有“视力不良”。视力不良可以分以下三个等级。

轻度近视不良:视力=4.9

中度近视不良:4.8视力4.6

重度近视不良:视力≤4.5

视力不良的常见原因

视力是眼睛健康状况的综合表现,导致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包括:

(1)视力发育异常(比如弱视);

(2)视疲劳;

(3)近视;

(4)眼睛器质性的病变等。


视力筛查是发现眼睛存在异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儿童筛查发现视力不良,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到眼科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查找出视力不良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诸如视力发育异常、视疲劳、部分眼病早期干预可以取得非常好的预后。

儿童视力发育与弱视

刚出生婴儿的视力低于0.1

5-6岁时,大部分儿童的视力可接近成人水平

有些则要到6-8岁视力才能发育至5.0


但有一小部分儿童因为存在比较严重的屈光不正、斜视等,妨碍了视力的正常发育,如果在视力发育的可塑期不进行干预治疗,成年后视力低于正常人水平,俗称为“弱视”,我国人群中大概有3%左右的成年人有弱视。


如何预防近视的发生

近视不能治愈,但可以预防。

1

养成好的用眼习惯

(1)读写姿势要正确:读写中做到“三个一”,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保持一尺以上、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


(2)间断用眼,劳逸结合:读写时间40分钟后要休息10分钟。


(3)读写环境要适宜:在充足的光线下读写,读写使用的课桌椅应和自己的身高匹配。


2

控制和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1)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2)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30-40分钟,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3)年龄越小的儿童,更应减少电子产品的时间。


3

增加阳光或自然光条件下户外活动

(1)每天保证累计2-3小时户外活动,可以有效的预防近视的发生,也能控制近视的加深速度。


(2)户外活动应在阳光或自然光下进行,室内或夜间开展的体育活动对近视的预防没有帮助。


筛查发现有近视怎么办


非睫状肌麻痹下(非散瞳条件下)的检查或近视筛查,结果不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确诊,需要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的验光检查(又叫散瞳验光)。这是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很强,部分学生因长时间疲劳用眼,会出现调节紧张,而呈现出暂时的近视状态,又称假性近视。


儿童青少年发生了近视应该怎么办

儿童青少年一旦发生近视,如果不进行干预,通常每年都会加深,一直要到成年后才能稳定。如能积极进行近视控制,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展可以延缓甚至是停止,其正确做法包括:

1

改变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

(1)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调查证实,每天户外活动累计达到3小时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近视。


(2)尽可能减少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


(3)应劳逸结合、间断用眼,每读写40分钟左右,户外休息或远眺5-10分钟。

2

定期检查和进行规范的视力矫正,选择规范的、适宜的近视控制方案

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以及一些特殊设计的镜片和隐形眼镜等,经过临床研究证实,有一定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使用。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知识

(小学4-6年级和中学生)


视力筛查异常怎么办

视力是眼睛健康状况的综合表现,导致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原因很多,儿童青少年视力异常的常见原因是近视。首次发现视力不良或视力突然下降的,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应及时到眼科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查找出视力不良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


一般非睫状肌麻痹下(非散瞳条件下)的检查或近视筛查,结果不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确诊,需要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的验光检查(又叫散瞳验光)。这是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很强,部分学生因长时间疲劳用眼,会出现调节紧张,而呈现出暂时的近视状态,又称假性近视。



只有进行散瞳睫状肌麻痹,才能排除调节的干扰,客观准确地测量出眼睛的屈光度。本次筛查发现的近视,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的散瞳验光确诊。已确诊近视的学生,应当每年进行1-2次散瞳验光检查。

怎样才能避免近视的发生

近视不能治愈,但可以预防。儿童青少年如果能在养成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三个方面努力,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近视的发生。其主要做法包括:

1

养成好的用眼习惯

(1)读写姿势要正确:读写中做到“三个一”,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保持一尺以上、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


(2)间断用眼,劳逸结合:读写时间40分钟后要休息10分钟。


(3)读写环境要适宜:在充足的光线下读写,读写使用的课桌椅应和自己的身高匹配。


2

控制和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1)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2)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30-40分钟,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3)年龄越小的儿童,更应减少电子产品的时间。


3

增加阳光或自然光条件下户外活动

(1)每天保证累计2-3小时户外活动,可以有效的预防近视的发生,也能控制近视的加深速度。


(2)户外活动应在阳光或自然光下进行,室内或夜间开展的体育活动对近视的预防没有帮助。

儿童青少年如何进行科学的视力矫正

确诊为近视的学生,如果视力低下会影响学习或生活,就需要进行视力矫正。视力矫正是通过辅助的手段提高近视的视力,并不是治疗近视。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充分证实:戴镜课可以让小朋友看得更清楚,能缓解儿童视物疲劳,有利于学习;戴眼镜虽然不能防止近视的加深,但也不会加速近视发展,但佩戴错误度数的眼镜则促进近视发展。


目前近视视力矫正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框架眼镜

(1)框架眼镜是小学生最安全的视力矫正方法;


(2)应当按照配镜处方来配眼镜不会加深近视,错误的配镜会加深近视。


2

隐形眼镜(角膜接触镜)

(1)学生不提倡长期佩戴普通的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2)特殊设计用以预防近视加深的隐形眼镜(如角膜塑形镜),但必须严格遵从医嘱;


(3)如果不注意卫生和佩戴方法,有一定的角膜感染风险。


3

近视眼激光手术

(1)对成年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视力矫正方法,但不是治疗近视的方法。


(2)未成年人和近视度数还不稳定者,不能做这类手术。


确诊为近视,应如何控制近视的进展

儿童青少年一旦发生近视,如果不进行干预,通常每年都会加深,一直要到成年后才能稳定。越小年龄发生近视,成年后近视的度数可能越深。

1

改变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

(1)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2)尽可能减少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


(3)如无法减少读写等近距离工作时间,则应劳逸结合、间断用眼,每读写40分钟左右,户外休息或远眺5-10分钟。

2

定期检查和进行规范的视力矫正,选择规范的、适宜的近视控制方案

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以及一些特殊设计的镜片和隐形眼镜等,经过临床研究证实,有一定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使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