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通过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防控,同时又提高白天裸眼视力脱掉框架眼镜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晚间戴上小小的镜片,第二天一早摘下镜片便可拥有清晰视野,角膜塑形镜为何如此“神奇”?佩戴角膜塑形镜又有着怎样的讲究呢?
戴上角膜塑形镜,近视度数“稳”了
角膜塑形镜是真的给角膜“塑个形”吗?
其实,这种高透氧的硬性隐形眼镜从专业类型上可分为三大类型,分别是常规的球面化镜片、非球面化镜片以及散光镜片。
不到指甲盖大小的两片小小的镜片为何能带来神奇的效果?
角膜塑形镜的设计很特殊,它的内表面会有四个不同的弧段,佩戴在角膜上之后会与角膜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腔隙。这样一个封闭腔隙中的泪液,会借助夜间眼球的规律运动,带动泪液产生旋涡式的流体力学的效应,从而对角膜发挥塑形作用,使得我们的角膜扁平化,屈光度数就会降低,白天的裸眼视力就会提高。虽然需要在睡觉时佩戴一整晚,但并不必担心眼睛会“透不过气”,角膜塑形镜的镜片都采用高透氧材料,透氧性可达到90%以上。而停戴之后,角膜又可以恢复佩戴前的角膜形态。
佩戴角膜塑形镜为何又能近视防控呢?
角膜塑形镜很特殊的内表面设计,决定了角膜塑形后的形态特征。塑形后的角膜前表面地形图形态类似牛眼样,形成周边近视离焦环,从而改变了全眼球屈光形态的重新分布,产生近视防控的临床效果。有数据显示,角膜塑形镜对70%的青少年儿童具有显著近视防控效果。
三个步骤为科学验配角膜塑形镜“把关”
按照目前的规定,在年龄限制上,满8周岁可以验配角膜塑形镜。不仅年龄有要求,要想科学验配一副“个性化”的角膜塑形镜,一系列前期的相关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要询问病史,比如已经患有某些全身疾病就不适合佩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对患有甲亢、糖尿病以及一些精神类疾病的人群就并不“友好”。并且,对患有严重过敏性疾病、鼻窦炎的人群,不建议验配。同时,对卫生习惯不好、家长没空监管、不能定期复诊的人群,也不建议验配。
通过了必要的病史询问环节,下一步就需要进行眼科健康的全面检查。医生会从外眼、眼表、泪液、内眼、视功能等整个双眼的健康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排除一些活动期的眼部疾病,这是检查的第二步。
为什么细致到连眼泪都要检查?以干眼症患者为例,角膜塑形镜恰恰需要借助泪液循环的力量使角膜塑形,因此若是缺少泪液就会影响角膜塑形,就很容易对角膜上皮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确认前两项检查没有问题之后,才能进入和验配相关的一些专业参数的检查。想要为孩子选择“最佳适配”的角膜塑形镜,必须要经过这三个步骤的综合评估来“把关”。
佩戴角膜塑形镜,小心角膜擦伤和感染
角膜塑形镜是隐形眼镜的一种,在佩戴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很可能对角膜造成损伤,如何避免这种不必要的伤害?
保证角膜塑形镜和角膜之间的合理配适非常重要,负责验配的医生首先要确认孩子是否合适佩戴,而且必须要验配最合理合适的镜片才能给孩子佩戴。一些不清洁和破损的镜片也会伤害角膜。
角膜擦伤、感染,是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朋友们时常担心的问题,如何避免感染的可能?
主要的感染来源和一些特殊的病原体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镜片配适合适了,镜片护理更要合理,否则一样会不安全。比如阴暗潮湿环境里真菌、绿脓杆菌、自来水中的阿米巴,这些病原体都会蚕食角膜,甚至侵犯眼内威胁眼球的健康,因此,镜片护理的规范性就凸显得尤其重要。
注意 !佩戴一年半以内的干净镜片才安全
佩戴角膜塑形镜除了要定期更换镜片,期间的戴取镜片操作更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在戴上角膜塑形镜的过程中,有些人是把护理液清洗过的镜片直接戴进眼内,我们建议需要用生理盐水或者冲洗液冲洗干净镜片,同时用没有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冲洗干净眼睛后再戴入眼内,这样佩戴才会舒适。同样,小角提醒大家,在早晨取下镜片之前,也建议家长要适当地点一两滴没有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是舒润液,因为佩戴一夜过后,镜片容易有粘附我们眼表组织的可能,在取镜前点滴人工泪液,可以让镜片更容易从眼表脱落,避免因镜片粘附牵拉而损伤眼表组织。
一副角膜塑形镜的价格并不便宜,有些家长误认为验配一副角膜塑形镜之后就可以持续戴,一劳永逸。这是绝对不可以的,目前国家药监部门规定的角膜塑形镜最佳使用年限是一年至一年半,因此定期更换镜片很重要。并不是说检查镜片看起来是完好的就可以继续佩戴,而是佩戴时间长了以后镜片的透氧性会下降,这样就不能保证角膜的安全性。
即使是在角膜塑形镜的安全使用期限内,自查镜片是否清洁也相当重要,每天都要看看镜片是不是完好的,是不是干净、透亮的,这样才能安全舒适地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