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不能放“松”警惕的的骨质疏“松”症

罗鹏医生 发布于2018-08-20 23:07 阅读量9031

本文由罗鹏原创

你说,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只能说,你对骨质疏松的误解实在太深,如果你是个女孩子,体质偏瘦,不爱运动,偏食挑食……就已经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佳候选人”。



一、骨质疏松症——潘多拉盒子的钥匙


骨质疏松症像潘多拉盒子的钥匙,一旦出现将引起健康受损的连锁反应。发生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 “无声无息”,往往骨折发生才引起患者重视;

2. 女性比男性多,特别是围绝经期,女性荷尔蒙分泌迅速下降,骨质急速流失;

3. 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会上升。


骨质疏松症发生后首先影响的是人体的外观改变,“驼背”属老年人常见的表现,严重时影响肺功能,引起骨痛。


持续的骨质疏松症存在,使患者不得不依赖别人的照顾,“恶性循环”由此开始,患者进而出现肌肉衰弱、行动不便、活动性降低,并且可能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骨质疏松症偏爱这10类人


这些朋友,需要特别注意:


1. 亲属有骨质疏松


如果你的亲属,尤其是妈妈、外婆那边的亲属患有骨质疏松症,那你得骨质疏松症的机会也会大一些。


2. 过早绝经的妇女


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下降,骨质流失加速,因此容易在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


3. 体形瘦小者


体重指数低者(小于19),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4. 妊娠及哺乳的妇女


妊娠以及哺乳妇女,因体内性激素紊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5. 营养失衡人群


低钙饮食,维生素D不足,蛋白质供应不足,酒精中毒,维生素C缺乏等。


6. 中风或截瘫后长期卧床,局部骨折后


7. 内分泌疾病患者


甲旁亢,性功能低下(包括卵巢切除后),柯兴氏病,甲亢,糖尿病,肢端肥大症,高泌乳素血症。


8. 消化系疾病患者


吸收不良,胃肠切除,肝病,胰腺功能不全等


9. 肾脏疾病患者


慢性肾功衰,血液透析患者


10. 恶性肿瘤患者


如骨髓瘤,单核粒细胞性白血病(M5)



三、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误区你有吗?


1、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骨质疏松症!



通常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2)继发于许多其他疾病之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称之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因不明的青壮年骨质及妇女妊娠所致骨质疏松症等。


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只发生于老年人外,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可发生在各年龄层的人群中。


2、靠自我感觉能发现骨质疏松症?


大多数的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至中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出现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有点晚了。


所以,建议老年人或有其他被骨质疏松症“偏爱”的人群,都应该进行一次骨质疏松方面的检查。


3、补钙就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


许多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而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钙制剂就能补钙。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4、 喝骨头汤能补钙?


骨头汤里含钙量并不高,特别是汤里脂肪含量高,而脂肪与钙结合成皂化物,又会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


5、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静养?


一些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惧怕骨折,不敢多活动,认为只要不动就不容易发生骨折。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运动不但可以强筋骨,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


所以,即使行动不便的病人,也应该经常到户外,见见阳光,经常使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和锻炼,避免“废用性骨质疏松”。


6、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需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本文作者:罗鹏医生

罗鹏-南山区人民医院-).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