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鼻子里的牙齿,内镜下微创手术就解决了!

王再兴医生 发布于2020-12-11 01:12 阅读量21116

本文由王再兴原创

深圳市的小陈被牙齿酸胀、疼痛困扰很久,起初她并没有在意,以为只是牙齿敏感罢了,直到近来她发现右侧脸颊逐渐肿胀隆起,她才意识到问题可能并不简单。

她马上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自己的一颗牙齿居然长到鼻子里!由于牙齿位置的特殊性,传统拔牙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病人较为痛苦。

近日,小陈来到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寻求治疗,在鼻颅底外科团队充分评估,成功为小陈进行了鼻内镜下微创入路手术,拔除异位牙并且切除了牙齿引起的上颌骨囊肿,术后恢复良好,成功解决了困扰小陈多年的问题。

牙齿怎么长到鼻子里了?

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小陈对美食有着执着追求,但是每每面对一桌丰盛美食,总被“酸胀的牙齿”扫了兴致。

近来小陈忽然发现,自己右侧面颊越来越“肿胀”,“鼻塞、流脓涕”这些问题一个又一个找上门来。

小陈来到深圳市知名医院就诊,经头颅MRI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窦囊性肿物,肿物内见高密度影,外观与密度与牙齿相似。原来,小陈右侧上颌骨侧切牙突入右侧上颌窦窦腔内,形成牙源性上颌骨囊肿。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内镜微创手术要求高,鼻颅底外科团队保安全

入院后,我们鼻颅底外科团队充分评估小陈的病情,经鼻窦CT检查发现,在右侧上颌窦窦腔内47.4mm×29.8mm软组织密度影填充,底部见牙齿影包绕,部分骨质缺损。

传统经口手术也可以处理,但是由于病变位置较高,手术难度大、创伤及风险高、病人术后副损伤大。

我建议在全身麻醉下,通过内镜经鼻入路拔除上颌骨内异位牙齿并切除异位牙引起的上颌骨囊肿,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轻患者手术的创伤和痛苦。

我解释道,该患者右侧切牙因发育障碍,突入上颌窦腔内,牙槽骨中的未萌出牙刺激造釉细胞分泌,进而形成囊肿,牙釉质被包围在囊内。

该患者因为病情较长,上颌窦窦腔骨壁被囊肿不同程度压迫吸收,右侧眼眶容积受压变小,鼻腔内侧壁受压向内移位,进而产生鼻塞、流泪等症状。

鉴于该牙齿特殊位置,传统经口拔牙难度大,角度刁钻,盲目手术可能导致创伤大,出血多,而鼻内镜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同时,采用全麻下舒适化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成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团队密切合作,完整取出异位牙!

在手术室,鼻颅底外科团队紧密协作,为小陈进行了手术。

我在内镜下显露右上颌窦窦腔内囊性肿物,切开见大量分泌物及异位牙,小心将异位牙与周围组织剥离开来,并将囊肿进行揭盖手术开放引流,完整拔除异位牙齿,尽可能地保障术中安全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在鼻颅底外科团队、麻醉、护理等团队的密切协同配合下,仅用3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牙源性上颌骨囊肿的牙齿拔除一定要从口腔切开吗?

不是。

传统拔牙需要明确压根位置的基础上,采用经口浸润麻醉切开、撕裂牙周围韧带拔出牙齿。但对于部分牙源性囊肿特别是含牙囊肿进入上颌窦窦腔内,经口拔牙难度大,出血多,盲目拔牙创伤大,此时鼻内镜经鼻入路“拔牙”,头面部无任何创面,痛苦更小。

进行内镜手术会影响外观吗?

不影响。


鼻内镜手术具有良好的照明和清晰地视野,易于分离囊壁与牙槽神经,识别窦内残留囊壁,避免病变残留,同时对正常组织最大程度保护,由于经过鼻腔自然通道进行手术,不会对面部外观造成影响。

牙源性囊肿不做手术会怎样呢?

早期鼻腔异位牙引起的牙源性囊肿可堵塞鼻窦窦口,影响鼻窦引流,诱发牙源性上颌窦炎,表现为鼻塞、流脓涕、鼻腔异味等。

若未予以规范治疗,牙源性囊肿可呈膨胀性生长,破坏上颌窦窦壁骨质,向上可迫眼球,造成复视、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向内压迫鼻腔,影响鼻腔通气,造成鼻塞等不适,甚至影响面部外观等。

因此,牙源性囊肿应当尽早手术处理。

牙源性囊肿手术后会不会复发?

任何手术都有复发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去除病灶根源,复发的几率大大降低。

所以,牙源性上颌骨囊肿手术中需要找到引起病变的异位牙,尽可能的拔除牙齿,这样可避免后续引起复发的可能,但是我们在实际手术中遇到不能拔除的牙齿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定期复查,因为这种情况复发的几率是存在的。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开展的牙源性上颌骨囊肿手术治疗从传统创伤较大的开放性手术转变为微创的内镜手术,可以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更加微创,有效。


本期科普专家

王再兴 副主任医师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