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性眩晕一定是耳石症吗?
当你一翻身、躺下或抬头时突然天旋地转,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这是耳石症!”但事实上,“位置性眩晕≠耳石症”。虽然耳石症是位置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但其他疾病也可能伪装成它的样子,误诊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带来风险。
耳石症:位置性眩晕的“头号嫌疑人”
耳石症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耳石症是因为内耳中的耳石颗粒(内耳中的碳酸钙结晶)从正常位置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颗粒随重力移动,刺激半规管内的感受器,导致眩晕。通过专业复位,80%以上患者可快速康复。
耳石症的典型特点:
1. 头动就晕:如起床、翻身、低头时诱发短暂眩晕(通常持续几秒到1分钟)。
2. 自限性: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复位治疗能快速改善症状。
3. 伴随症状:可能伴恶心、呕吐,但无听力下降或肢体麻木。
那些伪装成耳石症的“替身”
若复位治疗无效或症状不典型,需警惕以下疾病:
1、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central positional vertigo,CPV)
(1)前庭性偏头痛:是CPV中的良性病因。
- 眩晕可能持续更久(数分钟至数小时),且伴随头痛、畏光或畏声。
- 部分患者眩晕与头痛不同步,易被误诊。
(2) 其他病因:包括由脑肿瘤、脑卒中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小脑萎缩)引起,可能伴随肢体麻木、言语障碍等。
- 眼震特征与耳石症不同,需通过MRI等检查鉴别。
CPV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 脑血管病:如 Wallenberg 综合征、小脑梗死 / 出血、后循环 TIA;
② 脑肿瘤:如桥小脑角肿瘤、第四脑室肿瘤等;
③ 其他原因:偏头痛、多发性硬化、SCA 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作性共济失调综合征等。
如何与耳石症鉴别 ?
2.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
- 长期耳石症未愈可能继发此病,表现为持续头晕、平衡障碍,需综合治疗。
3. 精神心理因素:
- 焦虑、精神压力大可能引发功能性头晕。
如何避免误诊?
1. 详细问诊:医生需了解病史(如偏头痛、精神疾病家族史)和伴随症状。
2. 专业检查:通过变位试验观察眼震方向,必要时结合前庭功能检查或影像学检查。
3. 动态观察:若复位无效或症状反复,需重新评估病因。
出现眩晕,该怎么做?
- **及时就医**:
位置性眩晕并不一定都是耳石症引起的,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就医首选 :眩晕专病门诊、耳内科门诊、耳鼻喉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