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我在爽爽吹空调!透心凉!超舒爽!
“A qiu,A qiu,A A A ……qiu”透心凉!超舒爽!感冒随后缠上了!
炎炎夏日,最舒服的不过是躺在沙发上嚼着冰棍、玩着手机、吹着空调,然而,空调在给我们带来凉爽的同时,也带来了“空调病”,某些人群还特别容易中招。
一般来说,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称为空调病或空调综合征。但其实医学上并没有“空调病”这个疾病,这是一个群众基础极强的口头称呼,通常将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不适表现,都称之为“空调病”。
为什么会患上“空调病”,往往是个人体质因素和空调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空调造成的不利于人体的因素主要有:
一 、温差变化大。
使用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大,机体适应不良,如突然走进或走出空调房间,容易造成人体生物节律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毛孔、毛细血管遇冷收缩而导致打冷战、鼻塞、打喷嚏、流鼻涕;脑血管收缩会导致头昏、头痛;腹腔内血管收缩,使得胃肠蠕动能力减弱,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体表血管收缩,血液流动不畅,出现关节疼痛;突然从低温到高温环境,由于毛孔不能及时打开,散热受阻,出现中暑或喉咙痛、鼻塞等。尤其是儿童、老人以及体弱多病的病人,因为机体调节功能差,更容易出现不良症状,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 空气干燥。
空调制冷是靠室内机(蒸发器)吹出冷却的空气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空调的室内机中凝结成水滴,再顺着排水管排到室外,这样,室内的空气就会变得干燥。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空气湿度下降,干燥的环境导致眼睛干涩、嘴唇干。夏季穿衣少,身体皮肤裸露面积大,即使不出汗,也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再就是呼吸时,吸入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几乎是饱和的湿气,身体散失的水分增加。人体暴露在干燥的环境中,首先会出现咽部不适、咳嗽、皮肤干燥发痒、眼睛干涩等情况;进而鼻黏膜、气管黏膜就会变干,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病毒、细菌等就会乘虚而入。
三 病原微生物滋生。
使用空调的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空调也不能完全滤过各种细小微粒,如细菌、尘埃、真菌孢子等,日久则在空调设备及管道上沉积,为空气中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条件,同时,空调机的风管、滤网因不常清洗,也容易导致病菌和病毒生存繁殖,当细菌和病毒随着冷风被空调吹送出来后,易引发人体感染。
有人研究:在空调密闭室内5~6小时后,室内氧气下降 13.2%,大肠杆菌升高 1.2%,白喉杆菌数量升高 0.5%,嗜肺军团菌等其他呼吸道有害细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些病菌一方面可能引起孩子呼吸道和皮肤等部位感染,另一方面还可能作为过敏原诱发哮喘、鼻炎、湿疹等疾病,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一进空调房就打喷嚏、流鼻涕、干咳,这往往不是感冒,而是对冷空气或空气中的细菌、尘埃、真菌孢子等过敏所致。
四 空气负离子降低。
使用空调时空气负离子被大量吸附,阳离子相对增多,阴阳离子比例失调。空气中的负离子被称之为“空气维生素”可积极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质的功能,改善肺换气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体内各种维生素的合成等。空气负离子降低容易使人疲乏劳累,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这就是我们久吹空调,越吹越不自在的原因。
“空调病”的发生因各人抵抗力不同而有异,最容易出现“空调病”的是老人、儿童和孕产期女性三类人群。“空调病”的表现因各人体质不同而各异,一般容易侵袭人体呼吸道、关节肌肉、皮肤、神经系统。
本文主要讨论儿童,兼顾成人。
呼吸道最容易受累及,症状出现也最早,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等类似“感冒”症状(刚进空调房就出现的打喷嚏、流鼻涕、咽喉干痒痛、咳嗽往往不是感冒,而是干冷空气刺激所致),严重者还可出现肺炎等问题,嗜肺军团菌肺炎尤为严重。
皮肤受累时,可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红斑等。
胃肠道受累,则可表现为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肌肉关节受凉,则会出现腰、背、关节疼痛或僵硬,肌肉酸痛等。
神经系统受累可引起口眼歪斜等面神经炎表现,肢体麻木等皮肤局部末梢神经炎的表现。
女性经常吹空调,还会引起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
如何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又不发生“空调病”呢?预防空调病主要从空调应用后导致对人体不利的因素入手。
一 针对病原微生物滋生。
1 使用空调前给空调做一次彻底的清洁卫生,以后也要定期清洗空调滤网等容易滋生微生物的零部件。
2 空调的使用应有节制,尽量少开空调,多利用自然风;空调一般开启 3 个小时左右就需要开窗通风20分钟左右,排除浊气,流入清气以保证空气新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聚集、滋生。 久居不能随便关空调的集体环境也要经常出去透透气。
3 空调密闭环境尤其要严禁室内抽烟。
4 注意室内卫生,定期使用消毒剂或紫外灯等杀灭与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5 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带有新风技术的空调。
二 针对空气干燥。
1 可以在空调房间的容器内放些水,也可以用空气加湿器,使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
2 多喝温开水,补充体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
三 针对空气负离子降低。
也是注意室内经常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安装负氧离子发生器。
四 针对温差变化大。
1. 合理调整室内温度,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 5℃为宜,室内温度不低于 26℃,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盖棉被吹空调,把空调温度调的很低,这样虽然能让肢体保温,但头部和吸入呼吸道的空气还是温度很低。
2.从户外高温环境进入室内不要立马开空调,或分段进出室内外,要让身体有一个温度适应的过程,建议开始时把空调温度调高一点(29度左右),呆一小会儿后,再逐渐降低。 大汗淋漓时要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水才能开空调。洗澡、洗头以后要先穿好衣服,吹干头发以后才能吹空调。
3.不要站在空调风口,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在孩子身上。
4.需常备穿脱方便的衣服,适时添加。注意对颈椎、腰部、腹部、膝关节、脚等关键部位的保暖,这些部位最容易受凉。
5.久居空调房内要注意利用休息时间,抬抬脚,转转头颈、肩膀及伸展手臂等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避免关节和肌肉痛;也可以帮孩子按摩按摩。每天也要保证有一定的室外活动时间,流点汗,促进新陈代谢和废物排泄,提高抵抗力。
6.入睡后最好关闭空调,因为睡眠时,人体新陈代谢降低,体温降低,对自身温度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凉。其实,传统的夏天睡凉席,扇扇子最符合自然规律,嫌扇扇子麻烦也可以吹微风扇。
7.提高人体对气温变化的抵抗和适应能力。气象学家发现在“多变”的气象条件下工作或生活的人抗“变”能力强,如冷库的工人患感冒的概率要比在正常环境下工作的人小得多。使用空调时不要让室内一直保持恒温或“准恒温”,而要使室温处在一种变化状态。也有聪明的家长在家里的某个房间或客厅开空调,造成家庭内不同的居室气温不同,多次反复出入不同的房间,会提高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8.少吃或不吃冰棍、冰冻西瓜等冷冻食品,多喝温开水,还可适当饮用姜糖水,以温中散寒。
—— 平素身体健康的人,在享受空调的同时,应用上述方法可以减少或减轻“空调病”,有特殊病史的人群更应注意,少用或不用空调。
—— 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的,遇冷空气血管收缩,血行瘀滞,易诱发冠心病,出现胸闷、胸痛、喘息、短气等症状。
—— 有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疾病病史的,在空调环境下腹腔内血管收缩,很容易出现呕吐、腹痛、肠鸣、腹泻等症状,甚至消化道出血。
—— 有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的不宜吹空调。
—— 有痛经病史的,在月经期间不宜吹空调。
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或哮喘患者,宜少用或不用空调,在空调房里可考虑戴上口罩也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的刺激,减少灰尘、细菌、霉菌等过敏原的吸入。
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初愈的不宜用空调,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经治疗后感冒、发热已经缓解了,结果家长带孩子在有空调的大商场里逛了一下,结果又复发了。
马祖祥,医学博士,小儿内科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主攻方向:肾脏、免疫和过敏。
擅长血尿、蛋白尿、遗尿、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等肾脏病;以及儿童高尿酸、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长期管理。
擅长反复发烧、感冒、咳嗽、腹泻等抵抗力低下或免疫缺陷病;擅长小儿抵抗力和营养不良的调理。
擅长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紫癜,过敏性肠胃病,牛奶过敏,川崎病等过敏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小儿内科其它疾病也有一定的经验。
本人没有秘方,没有绝招,但会尽自己所能,让每位妈爸放心!
本人目前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部上班,不出门诊;在儿童医院对面江苏大厦35楼福棠儿科诊所出业余门诊,预约挂号或咨询请上《健康60》搜索马祖祥或拨打电话8253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