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瘘

陈子民医生 发布于2022-12-19 10:32 阅读量690

本文由陈子民原创

1.小儿肛瘘概述

所谓“瘘”是指内部脏器(一般是空腔器官)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一般瘘都有两个口,即内口和外口,外口大都开在人体表面。瘘的内壁为一层薄的上皮组织,不断分泌液体,所以管道总不能自行愈合。人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出现瘘,肛瘘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肛管、直肠与外界相通瘘管的简称。

2.小儿肛瘘的特点

(1)小儿肛瘘的疾病患者在年龄上是有很鲜明的区别的,年龄特点:发生在2岁以内;

(2)病史特点:有明确的肛周感染史;

(3)性别特点及好发部位:小儿肛瘘多见于女性,因女婴阴道后壁的中下部与直肠壶腹相邻,中间仅有一层含静脉丛的疏松结缔组织薄板,排便时肛管前壁承受压力大、故肛周脓肿易向这些部位破溃,因此女婴的肛瘘多发在舟状窝及阴道部位;

(4)肛瘘内口与齿状线关系密切,多为单一线形瘘。

3.感染因素

儿童肛瘘的感染因素:多发生在新生儿或小婴儿,由于皮肤娇嫩,抵抗力低,特别是肛门周围的皮肤,经常受粪便的污染,肛门括约肌松弛,造成直肠、肛门粘膜外翻,更易受损。肛门局部感染或全身败血症经血液循环感染,形成肛旁脓肿。

脓肿形成之后,初期部位较深,仅引起病儿哭闹或大便时不安,以后随着脓肿的发展,脓肿穿透直肠周围筋肉时,家长才在换尿布的过程中无意发现肛门周围红肿,外表很像一个疖子(女孩可发生一侧大阴唇红肿),最后,皮肤破溃,脓液流出。家长以为病该好了,谁知破溃的伤口很难真正的愈合,有时从疹口还溢出少量大便,这才知道已形成儿童肛瘘。

4.治疗措施

相对而言,儿童肛瘘较少,但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以及未满1周岁的幼儿,也常会出现肛门肿痛、化脓的情况。由于小儿肛瘘管道较为短浅,排脓后症状可很快减轻,并多数可自愈,部分患儿随年龄增长而自愈,因此,一般主张不行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形成慢性瘘管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如肛瘘挂线术、瘘管切开术、瘘管切除术等。

5.预防要点

(1)建立正常的膳食习惯 因肛瘘的发生与湿热有关,对于油腻饮食,可以内生湿热,所以不宜多吃。应多吃清淡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豆、萝卜、冬瓜等新鲜蔬菜、水果。对经久不愈的肛瘘多为虚证,饮食上多吃含蛋白质类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

(2)及时治疗肛窦炎、肛乳头炎以免发生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

(3)肛门灼热不适、肛门下坠者 要及时查清原因,及时治疗。

(4)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有重要意义,因为大便干结容易擦伤肛窦,再加上细菌侵入而感染。腹泻者多半有直肠炎和肛窦炎的存在,可使炎症进一步发展。

(5)积极治疗 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全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

(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小儿肛瘘的据国内外统计,婴幼儿肛瘘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发病者占小儿肛瘘的2/3;在生后3个月内发病率最高,其中生后1个月内发病者为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80%-90%,婴幼儿肛瘘发病部位多在肛门两侧,瘘管多呈浅在,单纯,垂直.复杂而瘘深的较少,有部分患儿未治可自愈,待成人后可再发.原因 相对成人而言,儿童肛瘘的发病率较低,但小儿肛瘘的发生和家长带宝宝的习惯,包括宝宝自身免疫都有一定关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