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来自EAU Guidelines on Pediatric Urology, 2021年版。杨志林 译
流行病学
尿道下裂是男性尿道口位置异常的阴茎先天性畸形。尿道下裂的发病率是每1000个出生儿中有1.86个(1.86/千)。各地有所不同,欧洲1.99/千,北美3.42/千,南美0.52/千,亚洲0.06~6.9/千,非洲0.59/千,澳大利亚1.71~3.48/千。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分类
通常根据尿道口的解剖位置对尿道下裂进行分类:
1 远端型尿道下裂。尿道口位于阴茎头、冠状沟或阴茎体远端,是最常见类型。
2 中段型尿道下裂。阴茎体型,尿道口位于阴茎体。
3 近端型尿道下裂。尿道口位于阴茎阴囊交界处、阴囊、会阴。
在术中皮肤筋膜松解后,尿道下裂的解剖异常可能会改变,应根据术中情况重新分类。单靠尿道口的位置并不足于说明尿道下裂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所以,出现了另一种常用的描述尿道下裂严重性的分类方法,评估的指标包括:尿道口位置,阴茎体长度,阴茎头大小,形状,尿道板质量,阴茎弯曲长度。分为以下两类:
1 轻型尿道下裂。阴茎头型、阴茎体型的单纯性尿道下裂,不伴有阴茎弯曲、小阴茎、阴囊畸形。
2 重型尿道下裂。阴茎阴囊型、阴囊型、会阴型尿道下裂,并伴有明显阴茎弯曲和阴囊畸形。
治疗
尿道下裂的治疗包括术前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是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手术步骤包括弯曲矫正、尿道重建、阴茎头成形及阴茎皮肤覆盖。
术前激素治疗:对于近端型尿道下裂,合并阴茎外观小、阴茎头周径小、尿道板发育不良者,常采用术前激素治疗(HCG,睾酮,双氢睾酮),使阴茎头增大,有利于尿道成形,减少阴茎头裂开等术后并发症。
手术指征:尿道口异常导致的尿道腹侧缺损或尿线喷洒;尿道口狭窄;阴茎弯曲;阴茎头裂开;阴茎扭转伴有异常的皮肤中缝;帽状包皮;阴茎阴囊转位;阴囊分裂。
手术年龄:可以在6~18月行首次尿道下裂手术。儿童时期手术年龄对手术并发症没有明显影响。但成人后尿道下裂手术的并发症明显升高,是儿童时期的2.5倍。
阴茎弯曲
大部分的阴茎弯曲(70%)可以通过阴茎皮肤脱套和去除阴茎腹侧纤维挛缩组织得到矫正。大部分尿道板为血管发育好的结缔组织,不会引起阴茎弯曲。部分残留的弯曲是由于阴茎海绵体发育不对称引起,需要行阴茎矫直术,一般用背侧白膜折叠短缩的方法。
尿道重建
尿道重建的主要方法是保留血管丰富的尿道板,用来重建尿道,已成为尿道修复术的标准方法。如果尿道板较宽,可以按Duplay方式直径尿道卷管。如果尿道板太窄不能,可按TIP(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术式,先尿道板中线纵切再卷管,这是远端型和中段型尿道下裂的常用方式。如果尿道板的纵切口太深,可以先用包皮内板或颊粘膜嵌入覆盖,再行尿道成形。也可以让尿道板的纵切口延伸至最远端,预防尿道外口狭窄。对于远端型尿道下裂,还可以用其他的手术方式(比如Methieu手术,尿道前移术)。
对于近端型尿道下裂,也可以用TIP手术。Onlay手术用岛状包皮瓣修复尿道,成为标准术式,尤其适用于近端型尿道下裂且尿道板比较窄或发育不好时。
如果尿道板连续性不能保留时,可以用一期手术或分期手术。对于前者,可用改良的卷管皮瓣(Duckett 管),或者用Koyanagi-Hayashi手术。分期手术最近几年很受欢迎,因为术后阴茎弯曲复发率较低,长期效果更好。
尿液引流和伤口敷料覆盖
尿液可以经尿道(比如尿道支架管)或耻骨上引流管来引流。远端型尿道下裂术后也可以不引流。用纱布适当加压环形包绕阴茎,且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明确需要的步骤。关于放置支架管的时间和敷料包扎的时间尚无共识。
结果
已有一些文献研究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发现阴茎头直径<14mm、近端型尿道下裂、再次手术是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重型尿道下裂首次行TIP或onlay手术后的并发症率类似,分别为24%和27%。根据一项对比性研究,一期的Koyanagi和Hayashi改良手术的并发症高达61%。分期的粘膜移植术有13%的需要再次移植,且在完成第二次手术后,有三分之一的有并发症,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移植物纤维化。最近一项对分期包皮瓣尿道下裂修复术的长期研究,显示并发症率为68%,另一项研究显示再手术率为28%。
随访
儿童时期做过尿道下裂手术的病人,到了青春期和成人,对阴茎大小的不满意度会稍高,尤其是那些近端型尿道下裂患者,但他们的性行为和对照组相比没有区别。另一项对照性研究对尿道下裂病人的长期随访,所有参数均显示病人对阴茎外观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