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夏以来,许多人都陷入了被高温支配的恐惧。天晴是高温+曝晒,下雨就潮湿又闷热,让人备受煎熬。于是,“靠空调续命”成为了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
不过,空调在带来凉爽舒适的同时,也会引发“空调病”,比如鼻塞、头昏脑胀、打喷嚏、耳鸣、乏力、关节酸痛等。这让许多人陷入了“想吹空调,又害怕吹出毛病”的矛盾之中。
芒种的到来,意味着酷暑将至。热浪阵阵,究竟该如何科学使用空调呢?芒种后又该注意哪些?今天,我们邀请到呼吸科专家深圳儿童医院张绍芬主任为我们答疑解惑。
一、空调病怎么来的?
事实上,我们常说的空调病的说法,在医学上并没有这种病症,这只是一个社会学的病名,通常指对空调的不恰当使用引发的不适症状。
而之所以会引发这一系列“不适”,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空调细菌丛生,空气流动性差
为了保持空调的制冷效果,我们吹空调时,一般都喜欢紧闭门窗。
而长期未经清洗的空调,内部积攒各种细菌。在这种环境下,当这些细菌被我们从呼吸道吸入到肺部后,很容易让肺部感染致病菌,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哮喘等不适症状。
而且,就算那些霉菌、螨虫等污染物没有被吸进身体里,它们还可能随着冷风吹出,一直悬浮在空气里,造成皮肤感染。
2、室内外温差大,容易受凉
从室外回来,许多人就恨不得钻进空调房里。
其实,这个时候不建议立马吹空调。
因为人在高温出汗的情况下,本身就处于散热状态,若突然吹冷空调,身体由热到骤冷,温差过大,一冷一热,容易加剧身体的不适感,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甚至受凉导致感冒。
3、过分贪凉
一到夏天,很多人为了“避暑”,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泡在空调底下。
然而,长时间吹空调会影响人体的排汗功能。冷空气会使汗减少,汗毛孔闭合,排汗功能丧失,影响我们体内的废物排泄。
尤其是有些人本身就穿得少,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位长期处于低温状态,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减慢,从而容易诱发滑膜炎、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总而言之,空调是个好东西,冬天送温暖,夏季送凉风。至于是否危害我们身体健康,关键还是得看我们是否正确利用。
二、如何吹空调更健康?
我们在使用空调时,不妨注意以下这几点:
1、做好空调的清洁工作
空调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其滤网、出风口等处就会滋生大量细菌、尘螨。因此,在每年的空调使用季来临前,要对空调进行清洁、保养。
不过没有经验的朋友,建议还是找专业人士帮忙清洗,自己观摩一遍,不然会影响空调寿命,使用的时候也容易出故障。
2、这样开空调,更安全
开空调的时候,先开窗通风20-30分钟后再开启空调,每运行2-3小时须通风换气约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在室内积累。
其次,温度不要设置得太低,空调温度一般设置在26 ℃~28 ℃较为合适,这样不会与室外温差过大。
此外,如果从户外回来,建议不要立刻开空调,可以等身体舒缓下来再开,防止引起身体不适。
3、注意保暖、保湿
开空调时,尽量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出风口的正下方,可以穿上外套或者披个薄薄的小毯子。
这样的话,就可以给脖子、肩膀、后背等肌肉覆盖较少的区域保暖,穿上长裤(保护膝关节)、袜子(保护足部)也是比较推荐的保暖方式。
长时间开空调会造成空气干燥,因此有必要适度增加空气湿度。可以在房间里放一盆清水或者打开加湿器,同时多喝温水、多吃新鲜蔬果,给身体补充水分。
三、除了空调病,还有哪些需要注意?
芒种来临,暑气上升,天气多雨又闷热,容易出现焦躁不安、头昏懒散等情况。因此,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防病
除了空调病,还要预防中暑和急性肠胃炎。
烈日炎炎,如果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或活动,体内的热量积蓄和散热速度会逐渐失去平衡,导致人体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引发中暑。
高温作业者和免疫力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有基础性慢性病者等尤其需要注意。
而随着夏季的到来,细菌繁殖快,食物容易变质,如果吃了变质的食物或暴饮暴食,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肠胃炎。
2、调整饮食起居
·规律饮食,平衡膳食:按时进食,夏天饮食以清淡为宜,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更不要暴饮暴食。
·及时补充水分:每天喝水1.2~1.5升,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开水或淡盐水,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
·适当晚睡早起,增加午觉: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顺应气候变化,每天入睡时间可比春天稍晚一些。另外,中午最好能小憩半个小时左右,闭目养神,消解疲劳。
·勤洗勤换,做好防晒:夏天出汗多,尽量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勤洗勤换,外出做好防晒,尽量避开正午前后阶段。
·适度锻炼:要避免在烈日暴晒下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时间以半小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