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内八步态

吴德超医生 发布于2020-08-17 23:20 阅读量9147

本文由吴德超原创

                                              儿童内八步态

      内八步态,又称足尖内指(Intoeing gait),是儿童在步态发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变异步态,主要表现是走路时下肢间距增宽或略宽,双足摆动朝向内侧,易摔跤。

      内八步态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治疗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image.png

    绝大部分的内八步态是一种生理发育过程,只有少部分是病理性的。孩子的走路的发育需要一个过程。还记的宝宝刚刚学走路的样子吗?胳膊僵硬的伸向前方、双腿间距宽、迈步快、步幅小、左右摇晃,然后慢慢的步态逐渐发育平稳,一直到七八岁的时候才接近于正常成人步态。在这期间都属于步态发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看似异常的步态,比如内八步态。因此大部分的内八步态只是正常变态发育的一个过程。当然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孩子合并一些病理情况。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内八步态呢?最主要的有一下几种原因:

      1.跖骨内收(钩形足)。表现为站立时,从上面看脚的形状像一个弧形,脚的前部弯向内侧。

image.png

      2.胫骨内旋。表现为小腿向内侧弯曲(“O”型腿),小腿远端向内侧旋转(从上面看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当膝盖向正前方时,脚指向内侧。

image.png

      3.股骨前倾。当股骨前倾角过大时,为了使股骨头更好的和髋臼匹配,行走时大腿内旋,带动双脚内旋,形成内八步态。

image.png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病理性原因:如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发育不良、Blount病、代谢性骨病、髋关节周围韧带紧缩、脑瘫等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内八步态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内八步态不算严重,可结合查体初步判断造成内八步态的原因;如果年龄较大,内八步态比较严重,下肢畸形明显,或怀疑髋关节有异常者,可能需要行全腿或髋关节的X线片检查;股骨前倾角的判断需要行CT及三维重建检查,但鉴于CT的辐射性,多数可能不建议;如怀疑神经系统有问题,则可能需要神经肌肉系统的MRI检查和肌电图检查。

    那么内八步态怎么治疗呢?

    关于内八步态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结合当前的的文献知识及个人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跖骨内收(钩形足)造成的内八步态。这种情况孩子一般年龄较小,跖骨内收大部分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好转,从而内八步态也得到改善。只用少数僵硬性的,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的(文献报道有争议,大于8个月到2岁),需要矫正治疗(石膏或支具)。我们经常听到的反穿鞋治疗内八步态,是否真的有用,目前仍没有定论,如果真的有效,也主要是对这一类情况。

image.png

      2.胫骨内旋造成的内八步态。因为小腿骨的发育大部分会经历一个内旋到外旋的过程,随着年龄增大内旋逐渐减小,最终到成人时约内旋15°。因此有文献建议此类情况可观察到5岁,5岁后仍有较明显的胫骨内旋,则手术截骨治疗。但如何能提前确定哪些孩子后期仍会残留较明显的内八步态,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结论;在此期间(5岁前)是否需要提前干预,以及5岁后仍有轻度内八步态的孩子是否需要干预,目前也存在争议。有许多学者经过多年随访提出支具治疗可以改善此种情况,但也有学者提出治疗效果比较有限,证据等级较低,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个人认为小年龄的孩子如果胫骨内旋不重,可以观察,如果年龄偏大,或者胫骨内旋较重,支具可以作为一个选择性的治疗方案。

      3.股骨前倾过大造成的内八步态。随着年龄的增大,股骨的前倾角会经历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出生时股骨前倾角约40°,到8-10岁时约为10°-15°,如果前倾角没有随着年龄增大而相应的减小,就会产生前倾角过大从而造成内八步态。因此,股骨前倾角的变化也是一种发育过程,所以有些学者建议8岁以前可以观察,8岁以后如果前倾角仍较大则建议手术,如果是轻度到中度,则不建议治疗。然而,8岁前的早期干预是否能够减少起到减少前倾角的作用,以及8岁后仍有轻到中度内八步态的孩子又该如何治疗?这些情况目前仍缺乏强有力证据的推荐,有学者通过提倡支具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也有学者建议不做治疗,接受这种步态,但说服家长接受这种异常的步态,往往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小年龄的,多数建议观察,大年龄的孩子可以选择支具治疗,当然支具治疗的效果的确也因人而异。而功能锻炼,如髋关节被动外旋训练、盘腿坐,理论上来讲长期坚持应该有一定效果,但也缺乏有力的文献支持。

      4.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的内八步态。此类内八步态需要谨慎对待,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根据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程度选择合适额治疗方案如手术或支具治疗。

      5. 骨发育不良、Blount病、代谢性骨病等引起的内八步态。此类内八步态主要也是由于胫骨(小腿)的内旋造成的,只不过是病理性的内旋,很难通过自身发育改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如手术矫形、药物治疗等。

      6.脑瘫或其他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导致的内八步态。这类情况更加复杂,需要综合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进行综合性治疗,这类内八步态往往更加严重,出现骨骼畸形往往更早,手术矫正的必要性更大,且手术时机要适当提前。

      7.髋关节紧缩。此类情况和股骨前倾角过大很难通过查体鉴别,文献很少提及,理论上可以通过被动外旋训练、盘腿坐得以改善。

      8.“习惯性”导致的内八步态。虽然并没有在权威杂志上查到这方面的资料,但工作中的确碰到一些临床查体基本正常但就是存在内八步态的情况,这类情况加强自我控制训练是一种治疗方法。

    内八步态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1.定期体检,预防缺钙。缺钙会影响胫骨(小腿)内弯内旋的生理性恢复。

      2.避免“W”形坐。W坐的时候股骨内旋,长期内旋的应力下,股骨前倾角增大。

      3.避免过早站立。 

    整体来讲,小年龄的内八步态并不用太过紧张,大部分会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好转,当然可能会有部分残留,严重的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必要时支具治疗;大年龄的严重的内八步态可能需要手术矫正,轻中度的内八步态可以尝试支具治疗。

 

 

参考文献:

[1] 实用小儿骨科学(第2版),Lynn T. Stanheli著,潘少川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小儿骨科学(骨科核心知识),Hohn P. Dormans著,潘少川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 儿童骨科,Kathryn E. Cramer Susan A. Scherl 著,赵黎 钱济先主译,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

[4] Tachdjian’s Pediatric Orthopaedics (5th Edition), John A. Herring, MD,ELSEVIER,2014

[5] Mabuchi, A; Kitoh, H; Inoue, M; et al.The biomechanical effect of the sensomotor insole on a pediatric intoeing gait.[J].ISRN Orthop.2012,2012():396718

[6] Nourai, MH; Fadaei, B; Rizi, AM; In-toeing and out-toeing gai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hip anteversion and retroversion: 10-year follow-up.[J].J Res Med Sci.2015,20(11):1084-7

[7] Mouri, H; Kim, WC; Arai, Y; et al.Effectiveness of medial-wedge insoles for children with intoeing gait who fall easily.[J].2019,65(1):9-15

[8] Li, YH; Leong, JC; Intoeing gait in children.[J].Hong Kong Med J.1999,5(4):360-366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