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以为中暑就是个小病,多喝点水、在空调房里休息一下、喝点藿香正气液就对了,但其实中暑还真的没那么简单。中暑是指人在高温、高湿、低风速环境中过久,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障碍所致的急性疾病。根据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类,其中重症中暑可能会引发热射病,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轻症中暑的表现
体温明显增高,往往>38℃,伴面色潮红和大量出汗,严重的还会出现脸色发白、冒冷汗、站立不稳等虚脱表现。如果没有引起重视,就容易发展成【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其中热痉挛属于早期表现,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肌肉疼痛或抽搐;而热衰竭则来得很“猛”,中招的人一般就是大家熟悉的眩晕、呕吐、痉挛、晕厥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地干预,那么也很容易发展成为最凶险的热射病。
热射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多发生于气温高、热辐射强、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目前认为热射病主要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体温调节功能衰竭,体温不断升高而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的疾病。
其中,典型症状就是身体核心温度>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常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热射病的两种类型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所以热射病又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两种类型。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户外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劳动的健康人群,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所以,高温天气还要坚持户外锻炼的朋友些,真的是拿命在赌啊!
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比如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过,粗心的家长大热天把孩子关在车内,导致热射病而死亡。
热射病的表现
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开始时大量出汗,然后出现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嗜睡、惊厥、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呼吸浅快、脉搏快而无力,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
室外温度高,长时间待着的确容易中暑。一些日常行为也容易导致中暑——
1.频繁出入温差太大的环境
比如突然从比较低温的空调房到室外的高温环境,或者从高温环境一哈回到空调开得较低的室内,当短时间频繁出入两个环境相差10℃以上的地方,部分人的身体会觉得适应不了,从而引发中暑。(哎,外卖小哥真太不容易了,要对他们好一点……)
2.乱吃东西导致拉肚子
夏天食物更容易腐败,如果胡吃海喝又加上怕热贪凉,吃太多的冰糕、冰品,容易导致胃肠道受损出现拉肚子、呕吐、肚子痛甚至发烧等情况。尤其当拉肚子出现脱水时,身体的免疫力降低,也更容易中暑。
3.物理防晒过度
很多女娃子为了防晒,防晒伞、长袖防晒衫、防晒口罩、面罩成为出门必备套餐,但如果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长时间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风,甚至口罩、面罩都舍不得取一下,捂凶了咋个不中暑嘛!
一般处理办法
1.脱离高温环境。让中暑的人赶紧脱离高温、高湿、低风速的环境,移到阴凉或空调房间中,安静休息。
2.全身物理降温。用20~30度的温水擦浴全身,注意咯,这里不能用冷水更不能用冰水擦拭。如果中暑的人体温较高已经超过38.5℃,可以在颈根部、双侧腋窝、双侧大腿根处放置冰袋来降温。不要把冰袋直接放在皮肤上,用毛巾等包裹后再放在皮肤上,避免皮肤冻伤。3.如果中暑者是清醒的,给人家喝点常温的糖盐水,不能要冰的哟!
4.如果中暑者已经晕倒,就赶紧把其移到阴凉的地方或空调房中,再打120!如果中暑者没有反应、无呼吸或仅有喘息,会心肺复苏的朋友可以开展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