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气短?
气短,是指呼吸比正常人短促,活动时明显。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定性:这是患者自己,或患者家属能观察到的情况,在医学上称为症状。一般情况下,会伴有其他异常情况,比如咳嗽、胸痛、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可能提示哪些人体器官或系统的问题?
器官:可能是如下器官出了“故障”,如肺脏、心脏、血液。
系统:上述器官属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
如何分类?
根据最终确定的病因,一般分为肺源性、心源性、血源性、药物源性、神经精神性与肌病性呼吸困难。
引发气短的原因,以疾病原因更为多见,但生理性原因也可引起气短。疾病因素包括肺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血源性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可以引起气短的疾病原因。
常见的非疾病原因
环境因素:身居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相对稀薄,可能出现气短。
个人因素:有些非疾病原因可引起气短,如剧烈运动后、剧烈疼痛或怀孕后期等生理性因素。
常见的疾病原因
肺源性疾病
急性细支气管炎;
肺炎;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栓塞;
气胸。
心源性疾病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急性肺水肿;
心包积液;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源性疾病
重症贫血;
休克。
神经精神性与肌病性呼吸困难
癔症;
重症肌无力。
小结:引起气短的原因较多,以上仅列出重要或常见原因。对于非疾病原因,不需要过分紧张,可适当观察,必要时可给与吸氧缓解症状。对于可能的疾病原因,要及时就医,争取尽早找到确切的病因。
气短常伴有咳嗽、咳痰、水肿、头晕、面色苍白、发绀等症状。不同的症状组合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疾病,需要患者给予足够重视,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气短,其实是形容“机体缺氧”的异常状态,往往有如下特点:呼吸短促:患者呼吸频率加快,呼吸不畅。
胸闷:患者常感觉胸部有东西压着,气不够用。所以常常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深呼吸、叹气等表现。
剧烈运动时气短症状可加重:在剧烈运动时可出现气短症状,但经休息时可缓解。
呼吸运动受抑制时气短症状可加重:如大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剧烈疼痛、怀孕后期呼吸运动受到抑制,可加重气短症状。
发作前有什么诱因?例如情绪激动、受凉、上呼吸道感染等。
特殊人群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儿童或缺乏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往往缺乏观察能力。有些高龄老人在出现不舒服症状时不能描述具体症状,所以,家属或护理人员留意患者状态以及有无其他伴随情况,对鉴别异常情况有所帮助。
合并其他情况时,有什么提示意义?
当气短发生时,可能还伴随着如下不同的异常情况,有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医生需要通过这些信息来寻找确切的病因。所以,患者也要注意观察这些合并的异常情况,这些信息后续还需要提供给医生,为诊断提供线索。
伴咳嗽、咳痰、发热:常提示肺部感染性病变,如肺炎。患者咳嗽、咳白痰或者黄痰,伴有发热,同时严重者可出现气短、憋气、呼吸急促症状。
伴心悸、憋气、心率增快、不可平卧、双下肢水肿:常提示心力衰竭。
伴胸闷、剧烈胸痛:常提示心肌梗死。患者胸前区胸闷、胸痛,部位较固定,胸痛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出现心肌梗死。
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常提示血液系统疾病,如重症贫血,休克等。
伴眼睑下垂、吞咽困难、讲话无力、呼吸困难:常提示重症肌无力。为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引起的骨骼肌收缩无力为主要症状。患者可表现为讲话有气无力,疲劳感明显[1]。
伴神志不清、抽搐、失声、失语:常提示癔症。
气短发生时,除以上非疾病原因外,其他情况均应尽快就医。如果患者疾病突发,且病情较重,或者老年人及儿童,表述不清时,往往无呼救能力,一般容易拖延,要引起重视。
紧急就医的时机与院外紧急应对措施
如下情况需要紧急就医或拨打 120 电话:
一般而言,气短出现时,如患者出现气短明显,呼吸困难、意识不清或胸痛不能缓解等危急情况需要紧急处理,必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患者如何紧急应对?
抢救性措施:如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此次气短发作考虑为哮喘发作,可给与紧急吸入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药物紧急处理。如患者出现气短、胸痛剧烈,并急剧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意识丧失,可进行紧急心肺复苏治疗。
如下措施不能做:如患者咳嗽、咳痰、发热等肺部感染性病变时,在未取得医生许可的情况下,不要自行服用药物(如消炎药物等),可能影响医生诊治。
择期就医/无需就医的情况与症状缓解措施
如下情况需择期就医或无需就医:
如患者为剧烈运动或怀孕后期所致气短,可暂不就医,休息后可缓解,或可于怀孕后期气短明显时通过吸氧缓解症状。
如果为从平原地区到高海拔地区导致的轻度气短,可不就医治疗,可通过减缓前往高海拔地区的速度或吸氧来缓解,必要时可往低海拔地区移动缓解气短症状。如气短症状加重,上述措施不能缓解,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大多数出现气短的患者,都建议尽早就诊。
在就诊前、在院外的时间里,患者仍需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的情况。
在院外有哪些家庭缓解小策略可以做?
就诊前,尽量休息,避免进食以免引起误吸。
测量体温,高热者可给与物理或者药物降温。
患者有喘息、憋气、发绀缺氧表现时,有条件者可给予低流量给氧观察。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就医前,请准备好既往病史资料及用药信息,并认真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信息有助医生准确、快速地判断病情:
是突然出现的症状吗?出现症状多久了?最近有无出现鼻塞、流涕、发热以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患者有没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平时用药情况怎么样?既往有无出现过心衰症状,如憋气、水肿等?
如有无过量运动,有无对花粉、药物过敏,有无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最近有无肌肉无力、疲劳感明显等症状?
有无头晕、乏力,如女性患者需询问月经是否规律、月经量?
患者可以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这是什么病?病因是什么?目前情况严重吗?
需要进行什么检查才能确诊?
是否需要治疗?都有哪些治疗方法?需要做手术吗?疾病能治愈吗?
是否会传染给家人,有什么注意事项?疾病会复发吗?
这个疾病是需要长期用药吗?什么时候复诊?什么时候需要调整用药?
诊断依据
医生是如何做出疾病的诊断呢?
总的来讲,医生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