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叫失眠
失眠指睡眠的质和量都不满意的状态,通常指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其定义为:
⑴入睡困难指就寝后30分钟不能入睡;
⑵维持睡眠困难指夜间醒转2次或2次以上;
⑶总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⑷多梦,尤其是恶梦频频,醒后不解乏;
⑸白天精神萎靡、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晕、易激惹等。
但是如果每天睡不好觉,第二天却没有残余症状,那就不叫失眠。我们医生诊断就是按照这5条来诊断的,尤其要注意第五条有没有。
2.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对于因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称作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睡眠不好实际上就三句话:一是睡得太少;二是睡得太多;三是睡得乱七八糟。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有以下几种睡眠障碍:
⑴睡得太少——失眠症:是—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和量都不满意的状况,其它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有1个月。
⑵睡得太多——嗜睡症:是指白天睡眠过多,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部分。病人为此明显感到痛苦或影响社会功能。几乎每天发生,并至少已一个月。应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发作性睡病。
⑶乱七八糟的睡——异常睡眠:这组睡眠障碍包括的种类较多,如夜间磨牙、遗尿、说梦话、夜惊、夜游等等。通常异常睡眠和睡眠的时相有关,如夜惊、夜游常常发生在NREM睡眠的第Ⅲ期或第Ⅳ期。
3.老年人失眠的常见原因
失眠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与年轻人相比,睡眠-觉醒节律的紊乱是老年期睡眠障碍的主要特征。老年人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白天瞌睡增多,经常小睡,夜间睡眠减少;早睡早醒,夜间睡眠浅而易醒,睡眠效率下降。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⑴生理性因素:夜间睡眠少,睡眠节律出现紊乱,这是随年龄增长出现的生理现象。
⑵脑部器质性疾病:老年人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常伴有睡眠障碍。
⑶全身性疾病:进入老年期,全身疾病发生率也增高。常见的全身性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肿瘤等。这些疾病的本身或其伴随症状会影响睡眠,引起老年人失眠。
⑷精神疾病:据统计,老年人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年人。老年期常见的精神疾病有抑郁症、谵妄、焦虑症等,这些精神疾病多伴有睡眠障碍。例如抑郁症的症状之一便是失眠,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及深睡眠减少。
⑸心理社会因素:退休后的失落感、经济收入的减少、同事或老伴故去后的悲伤、与子女关系的不协调等心理社会因素,都可以引起或加重睡眠障碍。
⑹药物因素:老年人常因躯体疾病服用大量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很多与睡眠障碍有关。
另外,还有一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打呼噜。打呼噜的人打到很深的时候,会出现好像一口气出不来,醒过来以后再睡,又出现出不来气。因为呼吸道有点堵塞,氧气不够了,这种病人每天晚上大概在7个小时以内,呼吸暂停要发作30回以上,每次停10秒,病人的记忆力会减退;同时在慢性反复缺氧的情况下,心血管功能会发生变化,非常容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而且明显影响情绪。病人常常发脾气、易激动,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大大降低。所以现在不少学者建议,打鼾的人要去检查多导睡眠仪,看看有没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有应当进行必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