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首剂抗感染药物争取在诊断CAP后尽早使用,以改善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问。但需。要注意的是,正确诊断是前提,不能为了追求“早”而忽略必要的鉴别诊断(ⅡB)。
对于门诊轻症CAP患者,尽量使用生物利用度好的日服抗感染药物治疗。建议口服及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ⅠB);青年无基础疾病患者或考虑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患者可口服多西环素/米诺环素(ⅢB);我国肺炎链球菌及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酚类药物耐药率高,在耐药率较低地区可用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ⅡB);呼吸喹诺酮类可用于上述药物耐药率较高地区或药物过敏/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ⅡB)。
对于需要住院的CAP患者,推荐单用价内酞胺类或联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酝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ⅡB)。但与联合用药相比,呼吸喹诺酮类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少,且不需要皮试。对于需要入住ICU的无基础病青壮年催患重症CAP患者,推荐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三代头孢菌素、厄他培南联合大环内酷类或单用呼吸喹诺酮类静脉治疗,而老年人或有基础病患者推荐联合用药(ⅡB)。
对有误吸风险的CAP患者应优先选择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莫西沙星、碳青霉烯类等有抗厌氧菌活性的药物,或联合应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ⅡA)。
年龄≥65岁或有基础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的住院CAP患者,要考虑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可能。此类患者应进一步评估产ESBL(超广谱β-内酞胺酶)菌感染风险(有产ESBL菌定植或感染史、曾使用三代头抱菌素、有反复或长期住院史、留置植入物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等),高风险患者经验性治疗可选择头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厄他培南等(ⅡB)。
在流感流行季节,对怀疑流感病毒感染的CAP患者,推荐常规进行流感病毒抗原或者核酸检查,并应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流感病原检查结果,即使发病时间超过48h也推荐应用(ⅠA)。流感流行季节需注意流感继发细菌感染的可能,其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较为常见(ⅡA)。
抗感染治疗一般可于热退2~3d且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停药,但疗程应视病情严重程度、缓解速度、并发症以及不同病原体而异,不必以肺部阴影吸收程度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通常轻、中度CAP患者疗程5~7d,重症以及伴有肺外并发症患者可适当延长抗感染疗程。非典型病原体治疗反应较慢者疗程延长至10~14d。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或厌氧菌等容易导致肺组织坏死,抗菌药物疗程可延长至14-21d(ⅠB)。
肺炎的辅助治疗
1.住院CAP患者应及时评价血氧水平,存在低氧血症患者推荐鼻导管或面罩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但对于高碳酸血症风险患者,在获得血气分析结果前,血氧饱和度宜维持在88%~92%;
最新研究表明:经鼻导管加温湿化的高流量吸氧(40~60L/min)也可用于临床。
CAP治疗后评价、处理和出院标准
《治疗后72h评价》
大多数CAP患者在初始治疗后72h临床症状改善,但影像学改善滞后于临床症状。应在初始治疗后72h对病情进行评价,部分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相对较慢,只要临床表现无恶化,可以继续观察,不必急于更换抗感染药物。
根据患者对初始治疗的反应可分为:治疗有效和治疗失败。
初始治疗后评价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和体征;
生命体征:一般情况、意识、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等;
一般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建议:住院患者72h后重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区分治疗失败与治疗反应慢的患者,重症患者应严密监测;
微生物学指标:可重复进行常规微生物检查,必要时采用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等方法,积极获取病原学证据;
胸部影像学: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不推荐常规复查胸部影像,症状或体征持续恶化时,应复查X线胸片或肺部CT确定肺部病灶变化。
治疗有效:经治疗后达到临床稳定,可以认为初始治疗有效。
临床稳定标准:需符合以下5项指标:
①体温≤37.8℃;②心率≤100次/分;③呼吸频率≤24次/分;④收缩压≥90mmHg;⑤氧饱和度≥90%(或动脉氧分压≥60mmHg,吸空气条件下。
初始治疗有效的处理:
经初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者可继续原有抗感染药物治疗;
初始治理后患者症状无改善,需要更换抗感染药物,或者初始治疗一度改善又恶化,病情进展,认为初始治疗失败。
临床上主要包括2种形式:
①进展性肺炎:在入院72h内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或脓毒性休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②对治疗无反应:初始治疗72h,患者不能达到临床稳定标准。
出现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如肺炎旁积液、脓胸、肺脓肿、ARDS、静脉炎、败血症及转移性脓肿是初始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其他要考虑初始治疗未覆盖的非细菌性微生物或耐药菌感染以及非感染性疾病可能。
患者诊断明确,经有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正常超过24h,且满足临床稳定的4项指标,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无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无精神障碍等情况,可考虑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