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公公去世,感冒为什么可以诱发心梗夺命?如何预防

吴艳玲医生 发布于2024-03-07 08:22 阅读量294

本文由吴艳玲原创

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见诱因:过度劳累;紧张、愤怒等激动情绪;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大量饮酒以及吸毒过量。但,最近小S公公因感冒诱发心梗去世,让大家再次关注到一个事实:感冒可以诱发心梗,从而危及生命。

感冒一般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导致的,如果患者在感冒期间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和控制,病情加重时就可能会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并且患者在感冒期间如果出现频繁熬夜、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情况,也可能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人群,比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更易患流感[1]。一旦得了流感,极易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出现急性心梗、中风等凶险疾病,危及生命[1]。一项针对8万名成人住院流感的数据显示,每8个人里就有1个人在患流感期间或之后的几周内,发生了急性心梗或急性心衰[1]。另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流感之后的7天内,发生心梗的概率增加了6倍[2]。由此可见,流感确实可以诱发心梗。

流感为什么会导致心梗

流感导致心梗的关键原因是流感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的过程。我们的身体依靠免疫细胞(俗称白细胞)抵御流感病毒的入侵。流感偷袭时,最先发现“敌人”的是“巡逻队”巨噬细胞,它们可以吞噬病毒,将其清除。如果敌人数量过于庞大,巨噬细胞便派出“传令兵”(炎症因子),召集其他“作战部队”(其他炎症细胞)前来支援,消灭这些“入侵者”。

没有流感攻击时,有些炎症细胞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里面“干活”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的块状物,就好比水管壁上附着的“水垢”。一些炎症细胞为了清除脂质,会跟随脂质进入斑块,然后继续在斑块里吞噬消除脂质。当得知病毒入侵后,这些原先在斑块里干活的炎性细胞都想从斑块里出来增援[2]。因此,斑块就变得不稳定起来。不稳定的斑块很容易发生破溃,斑块一旦破溃,就会引来很多血小板在破溃处聚集,形成团块状的血栓。由于在老”水垢“的基底上又迅速堆积起新的“水垢”,血管很快就被完全堵塞,引发急性心梗。

另一方面,流感导致的发热和炎症,会使心率加快。心率加快会使心脏供氧减少,耗氧增加,从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有可能造成心肌梗死[2]。

此外,流感病毒还直接损伤血管内壁的细胞(即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的血管壁细胞分泌出的炎性因子激活了凝血过程,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3]。由此可见,对心血管病人群来说,“流感猛于虎”。秋冬流感高发期要注意预防。

如何有效预防流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10月底未完成接种的,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4]。除了接种疫苗,日常也要做好防护。

1)防寒保暖,注意加减衣物。

2)出门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

3)勤洗手,常通风。

4)提高免疫力,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心血管疾病容易在秋冬季节复发,因此更应坚持服用降脂、降压等药物,不要随意停药或减药。



总结要牢记!



在流感流行期,如果心血管疾病人群出现持续高热,同时伴有精神、食欲很差,嗜睡、剧烈咳嗽等症状时应尽快就诊,千万不要在家擅自用药,以免耽误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