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持续时间超过8周,且胸片无异常(这一点尤其重要)的一组患者。据报道,在临床工作当中,呼吸科门诊1/3左右的患者为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中最常见的主诉,其病因复杂。难治性慢性咳嗽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且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法,目前最新版《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在2021年问世,共识主要包括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评估以及治疗七个部分,其中重点阐述了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评估及治疗,旨在更好地指导国内临床实践与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咳嗽敏感性增高是慢性咳嗽,特别是难治性慢性咳嗽的主要临床与病理生理学特征。
难治性慢性咳嗽定义为:依照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咳嗽时长>8周,(1)经过推荐的规范检查和治疗后,原因仍然不明的慢性咳嗽;(2)经过针对慢性咳嗽已知病因的经验性治疗,咳嗽仍不能缓解的慢性咳嗽;(3)部分有慢性咳嗽病因的检查证据,但治疗效果差,咳嗽持续的慢性咳嗽。
难治性慢性咳嗽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国内多见于中年人,男女比例相当,但欧美以老年女性为主。病毒感染为难治性慢性咳嗽的最常见诱因。主要表现为全天间歇性发作性干咳,咳嗽通常起源于咽喉部,接触咳嗽刺激物(异味、香水、油烟等)、非咳嗽刺激物(大声说话、进食等)均可加重咳嗽。多数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伴有喉部感觉异常,包括咽痒、咽异物感、黏液附着感等。同时,国外报道有40%~47%的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会出现声带功能异常,如声带反复异常运动、发音时中外侧喉肌收缩等。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往往咳嗽敏感性增高,表现为低阈值的化学刺激(如辣椒素、柠檬酸、ATP等)或物理刺激(耳咳反射、气道振动等)即可诱发咳嗽。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的咳嗽敏感性存在异质性,表现为不同的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对不同的咳嗽刺激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