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PP(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肺泡炎性改变则依肺泡受累的范围而异,可有磨玻璃样阴影、斑片状、节段乃至大叶性实变,常见肺不张,可伴有肺门影增大,重者可合并胸腔积液。单侧病变较双侧多见,病灶内可伴或不伴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时呈现中-高密度阴影,实变面积越大、受累肺叶越多则密度越高。多种形态、大小不等和密度不均的病灶可混合出现。可伴有黏液嵌塞征。
部分MPP可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特征,胸部高分辨CT(HRCT)显示为小叶中心结节影、"树芽征"、分支样线条征、细支气管扩张以及马赛克征象,可同时伴有支气管炎症,出现支气管壁增厚和分泌物堵塞。
MPP出现肺内并发症时,如PE、坏死性肺炎( necrotizing pneumonia, NP),可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粘液栓在细支气管形成“树芽征”少数可阻塞小气道形成区域性肺不张(塑性形支气管炎),肺气肿。周围间质充血,炎症,磨玻璃影,树雾征肺泡性炎症,实变。
病变常出现此起彼伏病程
危重的患者,可出现蛋白渗出,肺透明膜形成,引起弥漫性肺泡损伤。
支气管壁增厚+树芽征+树雾征(晕征) +磨玻璃影+大片实变+临床=支原体肺炎
符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两项,即可诊断为 MPP:
(1)单份血清 MP 抗体滴度≥1:160(颗粒凝集法);病程中双份血清 MP 抗体滴度上升 4 倍及以上。MP-IgM 抗体一般在感染后 4-5d 出现。
(2)MP-DNA 或 RNA 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