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阻肺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将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接种作为减少急性加重发病频率和住院次数的重要预防措施。
2019年,慢阻肺全球倡议纳入了一项慢阻肺患者注射疫苗的系统评价,证据显示,肺炎疫苗可以避免慢阻肺患者感染社区活动性肺炎,也可以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均为三价灭活流感疫苗(TIV),因此,本文只给出TIV的接种建议。
1接种对象和接种时间: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前(每年9月中旬开始接种)接种一剂TIV。因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才可能获得较好的保护作用。
下列人群应优先接种:
(1)慢性基础疾病者,如患心脑血管疾病(不包括单纯性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及患免疫抑制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
(2)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院、疗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保护其自身,维持流感流行季节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可有效减少将病毒传给流感高危人群的机会。
2接种方法
每次接种1剂,每剂0.5 ml。首选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在肌肉注射时可能发生出血危险,可采用深度皮下注射。
3接种禁忌:对流感疫苗中的活性成分、任何辅料或微量存在的成分如鸡蛋(卵清蛋白或鸡源蛋白)、新霉素、甲醛或Triton X-100过敏者。
4不良反应及处理
(1)常见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接种部位发红、肿胀、疼痛、瘀癍、硬结;
全身反应:发热、寒战、头痛、出汗、肌痛、关节痛、不适感、疲劳。上述反应一般无须治疗,多数情况下1~2 d会自然消失;
(2)罕见的不良反应:
受种者可能出现重度发热反应(体温>39℃),可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对症处理;个别接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荨麻疹,极个别接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紫癜,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如应用糖皮质激素;过敏性休克极罕见,应按照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积极治疗。
5注意事项
(1)如存在免疫缺陷性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需在接种前告知医生;
(2)为预防疫苗接种后发生过敏反应,应随时准备适当的监测和抢救措施;
(3)疫苗在接种2~3周后可以预防由所含病毒株引起的流感。由于流感的潜伏期是数天,所以如果在接种前或接种后立即暴露在流感病毒流行的环境中,仍然可能会罹患流感;
(4)禁止在同一容器内与其他疫苗混合后接种,疫苗同时接种应分别选择不同部位;
(5)发热、急性感染和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应推迟接种;
(6)上次接种流感疫苗6周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者慎用;
(7)接种后应在接种单位留观区域留观3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