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咳嗽,为什么要做肺功能?

吴艳玲医生 发布于2020-11-19 18:56 阅读量7305

本文由吴艳玲原创

经常咳嗽、咳痰、胸闷喘息、上楼上气不接下气,和同龄人相比运动耐力下降,这种情况需要警惕!这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阻肺患病人数近1亿

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近1亿。与此同时,慢阻肺的知晓率却极低。近些年,慢阻肺已跃升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性疾病,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递增。

40岁以上的慢阻肺发病率为13.8%,慢阻肺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最常见慢性疾病,构成我国重大疾病负担。

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年均死亡人数达96万,每分钟就约有2.5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之所以被称为“隐形杀手”,是因为其发病隐秘,大多数患者在40岁以后发病,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长期积累导致发病时肺功能已出现了不可逆的伤害。

吸烟、做饭的油烟、雾霾等都是慢阻肺的诱发因素,其中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良因素的长期积累对肺部造成了改变,最终导致慢阻肺发病。陈新主任解释:“由于肺功能存在了不可逆的变化,慢阻肺不能完全治愈。如果控制不好,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60%的慢阻肺患者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当患者等到出现明显的经常咳嗽、咳痰、胸闷喘息、上楼上气不接下气等症状后才去就医,此时肺功能通常已显著受损,进入到了疾病的中重度时期。肺功能受损会导致病人的生活耐力下降,晚期病人可能要居家卧床,严重的还会出现并发症,例如呼吸衰竭、肺动脉栓塞等。这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据悉,慢阻肺患者每人每年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1744元,其中住院费用占比达60%。

普及肺功能检查是防控关键

由于慢阻肺早期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未能引起患者的重视。待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再就医时,往往肺功能已损失50%以上,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咳嗽、有痰、气促,或者和同龄人相比运动耐力下降等,都是早期可能的症状。出现以上症状的人群,尤其是长期吸烟的人群要进行肺功能检查。

不过,目前很多体检机构并没有将肺功能检查列为基本检查项目,很多病人因此没能被及早发现。今后我们医院将会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公众慢阻肺的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

坚持治疗,正常呼吸不是奢望

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疾病进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加重最常见的诱因。慢阻肺患者常因季节气候转变或抵抗力下降而出现反复急性加重而住院,每一次急性加重都会给肺功能造成损伤。

与往年相比,今年因急性加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相对较少。这可能与疫情期间大家都戴口罩有关,减少了病毒的传播。

不过,慢阻肺病人不能轻易放松,坚持治疗才能减轻症状,改善健康状态。慢阻肺需要一个长期的恢复过程。如果没有坚持治疗、服药,早期轻度的肺部堵塞慢慢会演变成重度堵塞。10年后,病人可能需要多次住院,甚至需要上无创呼吸机。但也有老病人跟随我们长期治疗,得到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