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节生长的现有阳性标准
在肺癌早期干预计划研究中,结节增长的定义与结节的直径(结节的最大径和与其垂直的最大径的平均值)变化有关:对于<5 mm的结节,平均直径变化应≥50%,才认为是结节有增长;对于直径为5 mm-9 mm的结节,平均直径变化应≥30%;对于直径≥10 mm的结节,平均直径变化应≥20%[23]。而国家肺癌筛查实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定义结节的增长是认为直径增长超过10%[24]。在NELSON调查中,实性结节的增长被定义为:重复扫描间隔应至少3个月,结节的体积增长≥25%[17]
肺结节的体积倍增时间
Friberg等[25]回顾了关于胸部X射线及CT的研究,并且对组织病理学进行定义,提出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腺癌。Hasegawa’s根据肺腺癌HRCT特点将肺腺癌分成了3类:磨玻璃密度,具有实性中心的磨玻璃密度和实性病变,通过对82例恶性结节进行3年的随访,得出了恶性实性结节的平均倍增时间为149 d、混合结节(亚实性结节)的平均倍增时间为457 d、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倍增时间为813 d[26]。Noguchi等[27]根据肿瘤生长模式对肺腺癌病理进行一个简单的组织学分类。他建议将腺癌分成6类。A类、B类和C类是以肺泡内皮细胞更换为生长模式的腺癌。A类肿瘤展现的增长模式是纯粹的肺泡内皮细胞置换,当肿瘤发展为B类的时候,肿瘤中出现坍塌的肺泡。当肿瘤发展成C类型的时候,肿瘤中由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反应而出现中心纤维化,并且中心的纤维化会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变大。C类被认为是A类和B类更高级的阶段。D类、E类和F类型的腺癌的生长类型不同于ABC,是以堆积性生长方式为主的实性腺癌[28]。Takatoshi使用CT数据和组织病理学分类对周围型腺癌进行了评估[29]。在他们的研究中,6个A型或B型的腺癌有5个为磨玻璃密度,倍增时间的范围为662 d-1,486 d,平均880 d。21个C型的腺癌中有15个表现为部分实性,倍增时为42 d-1,346 d。D、E 和F类型的7个肿瘤主要表现为实性密度,倍增时间为252 d-402 d,平均124 d。周围型肺腺癌主要以两种类型存在。第一种类型是在CT中表现为部分实性密度,并且生长速率较慢。另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实性的密度,但生长速度较快。因此,目前认为实性肺恶性结节的倍增时间常处于30 d-400 d[30,31]。
对于良性结节,尽管生长机制有所不同,但其体积的增大也可以通过“倍增时间”来表现出来,目的是与恶性肿瘤进行对比。Diederich通过体积测量的方法计算出的恶性肺结节的倍增时间为20 d-400 d,生长过快或者生长过慢的结节往往预示着是良性的结节[32]。急性炎性病变在短时间内往往生长迅速,而慢性炎症或一些良性的结节的生长往往很缓慢[33]。
良性结节的另一诊断标准是1958年Good和Wilson提出,他们认为如果胸片上结节的稳定时间超过2年的话,那么可以认为这个病变是良性的[34]。自那以后,在医学界,连续观察2年结节稳定被广泛认为是良性结节的证据;2年的稳定性相当于至少730 d的倍增时间,这种说法使长倍增时间和明显的稳定性之间联系起来。稳定时间超过2年被认为是良性的观点仅适用于实性结节,这个观点不适用于亚实性结节,因为磨玻璃结节在表现出侵袭性之前可能会有一个很长的惰性生长期。
目前关于肺结节的倍增时间的研究大部分纳入的病例较少,关于结节的生长特性信息目前尚不全面,目前尚无公认的指南。
肺结节的高发性及肺癌的致命性使结节的随访及生长评估在临床上十分普遍。体积测量并计算倍增时间对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亚实性肺结节的质量测量兼顾体积与密度的变化,具有发展前景。不同密度的肺结节生长速率不同。目前尚无公认关于结节倍增时间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