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铁性贫血的初期,一开始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一般直到中期后症状才会逐渐显现,主要有这些表现:• 极度疲劳、容易打瞌睡;• 嘴唇没得血色、皮肤苍白,注意是苍白,不是雪白!• 胸痛、心跳加快或呼吸急促;• 头痛、头晕、眼花、耳鸣;• 手脚冰凉;• 有口腔炎、舌头发炎或酸痛、口角皲裂、吞咽困难;• 毛发干枯、头发掉得凶;• 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严重的指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也就是“反甲”;•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食欲不振、不想吃东西;• 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或者咬一些没有啥子营养的东西,如冰、灰尘、泥、纸片等!
三身体内出现缺铁,常见的有这些原因:
01 饮食中缺铁。也就是那些含铁的食物你吃得很少或者没吃。
02 失血。①痔疮反复出血;②长期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结肠息肉或结肠直肠癌等;③部分女性月经期过长或者月经量过大;④寄生虫感染;⑤经常使用一些非处方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就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
03 无法吸收铁。一些肠道疾病如乳糜泻,会影响肠道从消化食物中吸收营养的能力,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04 怀孕。怀孕后孕妇的铁储备需要增加来扩充血容量,同时也是胎儿血红蛋白的来源。
所以从缺铁的原因来看,
这几类人群更容易遭缺铁性贫血:
女 性月经期间+怀孕都增加了风险。
小朋友
①婴幼儿:6个月至2岁的宝宝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会相对较高。
宝宝降生前需要从妈妈那里获得维持代谢需求的铁,足月宝宝获得的铁足够出生后4~5个月内机体对铁的需求;而早产的宝宝从妈妈获得铁相对比较少,更容易发生贫血。在宝宝4个月后,从妈妈那里获得的铁逐渐耗尽,而宝宝生长发育很快需要更多的血液,对铁的需求就更大。这时不管是吃母乳还是配方奶粉,含铁量都很低,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一旦贮存铁用完后就容易发生缺铁。
②儿童:12岁以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额外的铁,如果娃娃很挑食,也增大了贫血的风险。
素食者
如果不吃其他富含铁的食物,不吃肉的人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更大。
减肥的人
过度节食的人真嘞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八卦一下,我们急诊就收治过女性患者因过度节食减肥而出现缺铁性贫血,她同时还遭了痔疮出血,最后只有靠输血才把病情稳到!
中老年人
消化道的出血可以引起缺铁性贫血,而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如胃癌、肠癌等。中老年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所以一旦出现缺铁性贫血就要去筛查病因,不能大意。
四如果已经通过抽血+症状等方式确诊了缺铁性贫血,大家心头要清楚,这是病,必须要去医才得行!绝大多数缺铁性贫血通过正规和足够疗程的治疗可以彻底治愈。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病因治疗、输血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补充铁剂,反正听医生的话按时按量吃就行。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果汁以利于铁的吸收,但牛奶会抑制铁的吸收,所以铁剂不能与牛奶同时服用!
在药物补铁的同时,要去找引起缺铁的原因。比如营养不足引发的缺铁性贫血就要改善伙食,多吃猪肉牛肉等含铁量高的食物;如果是月经量大引起的,就应该调理月经;如果是寄生虫感染者则应驱虫治疗;如果是消化性溃疡引起者应抗酸治疗等。补铁只是治标,找到症结所在才是治本。至于输血治疗,除非极重度的贫血,一般不需要。
食物中的铁的两种类型→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主要从肉和禽类食物中来,对人体来说更容易吸收,正常情况下,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差不多在25%左右。而身体处于缺铁的情况下时,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可以达到40%!而另外一种非血红素铁主要在植物性食物和乳制品中,吸收的情况就不如第一种了,因为非血红素铁在人体吸收前,还必须要跟结合在一起的氨基酸、蛋白质等分离,还原成二价铁人才吸收得到,普遍吸收率就在10%左右。在日常生活中,下面三类人群,可以从这几方面注意饮食,预防缺铁性贫血:
1婴幼儿
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婴儿应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②按时添加适当辅食(一般建议4-6个月就可以添加辅食,具体咨询儿保医生)。
③及时纠正偏食的习惯。
2孕妇
为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孕妇自己的健康,怀孕期间需额外口服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
3普通成人
①不要挑食!
②如果已经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又改不掉不想改,那只有尽量去选择含铁量高吸收好的食物。
除了上面说的猪肝等动物内脏、血旺、瘦肉之外,还有这些含铁量高的食物值得拥有:
• 鱼
• 海鲜
• 禽(鸡、鸭、鹅)
• 坚果、干果,比如葡萄干、杏子
• 豆类比如豌豆
• 蛋
• 铁强化谷物、面包和面食
• 奶类
还有一句话医生要啰嗦地提醒一下各位爱美的女性,肥不是不可以减,但要讲究科学,不能过度,任何以健康为代价的“美”,最多只能称其为“病态美”,不是真正的“美”。
此外吃高铁食物时,还要注意这三点:
01 要避免同时吃干扰和降低铁吸收的食物,如菠菜、苋菜、空心菜等草酸、植酸或鞣酸含量高的食物;喝茶、咖啡也会影响铁的吸收。
02 配合食用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可增强身体对铁的吸收。比如西红柿、柿椒、苦瓜、油菜、小白菜、葡萄柚、猕猴桃、橘子等。
03 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1.5g/kg,更容易合成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