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

吴艳玲医生 发布于2019-10-25 22:29 阅读量7424

本文由吴艳玲原创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多伴有打喷嚏、流清涕、鼻痒、流泪。小儿易合并哮喘。可常年发作,也可季节性发作。

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的鼻腔黏膜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反应。过敏性鼻炎分为轻、中、重度,尚有间歇和持续型,分为四型,由轻至重依次为轻度间歇型、中重度间歇型、轻度持续型和中重度持续型。间歇型过敏性鼻炎一般一周发作4次左右,病程少于4周,持续型过敏性鼻炎则几乎每日发作,且病程长。

过敏原

(1)吸入性过敏原如室内、外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棉花絮等。



(2)食物性过敏原如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



(3)药源性过敏原如磺胺类、奎宁、抗生素等均可致病。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主要的诱发因素为花粉。但近年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加剧,使原来不是过敏性体质的人也演变成过敏性体质。而车辆的增加,柴油废气 中的芳香烃颗粒又加速过敏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另外,汽油、油漆、乙醇、甲醛等接触物,它们虽然不是过敏原却成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强刺激。

临床表现

1鼻塞

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程度轻重不一。常伴有嗅觉障碍,多为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持久的。

2鼻涕

常有大量清水样鼻涕,尤其在急性发作期明显,急性反应趋向减弱或消失时,可减少或变稠厚,若继发感染可变成粘脓样分泌物。

3鼻痒

多为阵发性鼻内痒,甚至有眼部、软腭、耳、咽喉痒感。

4喷嚏

为连续打喷嚏,清晨和夜间加重,每次发作少则几次,多则几十次,并有流水样或稀薄黏液样涕。

药物治疗

非处方药

1口服给药

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不仅能阻止早期炎症反应,且能稳定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阻止组胺及其他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阻止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浸润,从而抑制或减轻晚期的炎症反应。亦可选第一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赛庚啶。

2局部给药

局部治疗使用拟肾上腺素药物,萘甲唑啉滴鼻液、羟甲唑啉滴鼻液,赛洛唑啉滴鼻液(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1%麻黄碱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用复方萘甲唑啉喷雾剂喷鼻。拟肾上腺素药能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减轻充血,缓解鼻塞。

处方药

1口服给药

(1)抗组胺药
成人与6岁以上儿童可选择一日1次服用西替利嗪。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如孟鲁司特钠片,能特异性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阻断白三烯引起的鼻部炎症。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首选泼尼松,激素的使用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切不可长期使用。

4)中西医结合治疗
最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炒白术和防风,其次是桂枝、苍耳子、辛夷花等。

2局部给药

局部喷鼻,可选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于鼻腔喷雾吸入,一日用量不可超过400μg。或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在获得预期效果后,减少用量至控制症状所需的最 小剂量,如每日早晨每侧鼻孔喷入64μg。当症状被控制时应用维持量,一次每侧鼻孔55μg;如果症状未被有效控制,则剂量可增至每侧鼻孔220μg。

注意事项

1.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应提前2~3周用药,季节过后,不能立即停药,应继续用药2周左右。

2.注意区别感冒症状

和感冒症状相似,患者要注意区别,如果没有办法确定,千万不可乱用药,要及时到医院确诊并进行合理的治疗。

3.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变应原

如宠物、羽毛、花粉等;做好室内环境控制,如经常通风、被褥衣物保持干燥,不使用地毯等。

4.使用鼻喷雾剂时

患者采取端坐位,头稍后仰,喷头插入一侧鼻孔,不宜过深,以免损伤鼻黏膜,喷射方向为前后位,但宜稍偏向外侧壁。喷射时可作深呼吸,喷完后可屏气几秒钟,在短时间内勿做擤鼻动作,以求药物存留鼻腔更长时间。

5.向鼻内滴药时

滴管头不要碰到鼻部,以免污染药液。不能长期擅自依靠滴鼻液来改善鼻腔疾病,当药液使用效果差时,应停止继续使用,请专科医生诊治,以免丧失治疗时机。

6.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渐用冷水洗鼻、洗澡,也可坚持鼻部按摩,每天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然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鼻翼,正反方向各10次;或用淡盐水漱口,以提高上呼吸道的免疫力。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