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饿

万力生医生 发布于2019-09-04 16:34 阅读量9463

本文由万力生原创


无标题0.png

最近刊登在《国际行为营养和体育运动》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孩子一年比一年胖,而这事儿有个奇怪的罪魁祸首——让他们胖的原因,不是洋快餐,也不是沙发土豆,而是祖父母。

这是由于过去生活困难的历史原因在作怪,很多家长最怕孩子吃得太少、长得不结实,为了让孩子吃饱,家长自己宁愿少吃些,现在生活好了,总不能让孩子饿着吧”。这是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共同呼声。

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撑腰下,为孩子每餐的食量大开“绿灯”。“胖是福,不是病”,“别人想吃也吃不胖,我们的孩子吃得下,吃得胖,真是难得”,这些观点为孩子多吃投了一张赞成票。一些孩子对吃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一天到晚嘴不停。“吃得太多、动得太少,最终成为“小胖墩”。

很多小胖墩被查出有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这些原本是成人的疾病出现在孩子身体上,家长应该反思,我对孩子的喂养对不对?

肥胖孩子体内过多的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对健康危害很大,它是一种内分泌组织,可分泌各种细胞炎性因子和激素,直接干扰机体正常胰岛素分泌,使糖代谢、脂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研究表明,在标准体重基础上,体重每增1公斤,患糖尿病危险将至少增加5%。

一味贪食,还会吃伤大脑。即俗话所说的“傻吃”会吃傻。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四方面有原因:

第一,“傻吃”容易使大脑疲劳

大量进食后,消化道负担重,总是超负荷运转,而供应其他部位的血液相对会减少,供应大脑的血液也会减少,这就使大脑活动能力降低,出现嗜睡、不爱动等情况,从而导致孩子记忆力减退,对学习提不起精神。

第二,“傻吃”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

人的大脑活动方式是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即大脑某区兴奋了,其相邻部位的一些区域即处于抑制状态,兴奋越加强,周围部位的抑制就越深。由于“傻吃”是过量进食,从而使大脑的相应区域长时间兴奋,而邻近的大脑智能区域则受到抑制,智力就会越来越差。

第三,“傻吃”易致便秘进而“毒害”大脑  

孩子“傻吃”的主要是高营养的精细食品,缺乏纤维素,容易使人便秘。便秘时,食物久积于肠道,经细菌作用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就会通过血脑屏障,使脑细胞慢性中毒,损害中枢神经,影响智能的发挥

第四,“傻吃”使大脑早衰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能促使大脑早衰的物质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过饱饮食后在大脑中数以万倍的增长,使供给大脑的氧和营养物质减少,从而导致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因此,千万不要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傻吃”,以免让孩子吃出“小胖墩”,吃出糖尿病,吃伤大脑,吃出头脑简单。

“小胖墩”怎么办?

让“小胖墩”瘪下去,就”要“管好嘴,多动腿”

“管好嘴”就是要纠正孩子贪吃,喜吃零食、吃夜宵,暴饮暴食,爱吃高脂肪多、高热量食物、如:洋快餐等“垃圾食品”的不良习惯。

“多动腿”就是增加孩子的能量消耗,每天让肥胖孩子坚持做30分钟中小强度、有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做体操、爬山等活动,充分消耗游离脂肪酸。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