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 推拿可防可治

万力生医生 发布于2018-02-05 22:21 阅读量7356

本文由万力生原创


本期的《都市养生佳》小佳佳请来了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学博士万力生教授,为家长朋友们解答宝宝发生腹泻后如何用小儿推拿手法止泻。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形状异常,便下稀薄或呈水样,带有不消化乳食及黏液为特征的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小儿腹泻是小儿一道坎,夏天的细菌性肠炎、秋天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特别是6个月至3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

 

   中医如何区分小儿腹泻的类型?

    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风寒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四种类型。

 

   小儿风寒泻有何特征

    临床特征 便稀多沫,甚如水样,色淡臭味小,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小便清长,可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指纹色红或淡红。

    治疗原则  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处方  补脾经300次,补大肠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摩腹(逆时针)8分钟,揉脐、揉天枢各1分钟(用食、中、无名三指分别安置于脐、左右天枢做三指揉),揉龟尾30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揉足三里2分钟。

    推拿处方解说  推上三关,揉外劳宫——温阳散寒;

    摩腹,揉脐,揉天枢——调和脾胃,助运化湿;

    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补脾经、揉足三里——健脾益气,固肠止泻。

    

    第一步:补脾经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  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  在拇指末节螺纹面旋推为补,称补脾经。

    次数  300次。

    功用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主治  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第二步:补大肠

    线状穴位

    位置  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操作  由食指指端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

    次数  300次。

    功用  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主治  腹泻、脱肛。 

    第三步:揉外劳宫

    位置  手背部,与内劳宫穴相对。

    操作  ◇揉法 用指揉法,称揉外劳宫。

    次数  揉法:300次。

    功用  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升阳举陷。

    主治  风寒感冒(发热无汗,身痛畏寒,咳嗽白痰,鼻塞,流清涕),肠鸣腹泻,腹痛腹胀,脱肛遗尿,疝气,痢疾等。    

    第四步:推上三关

    线状穴位。

    位置  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呈一直线。

    操作  推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上三关。

    次数  300次。

    功用 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气血虚弱、病后体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证。    

    第五步:摩腹

    面状与线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 腹部(以中腹为主)。

    操作  ◇摩法 用全手掌或四指螺纹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 摩8分钟。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胀、腹痛、腹泻、纳少、便秘、疳积、恶心、呕吐等一切消化系统疾病。 

       第六步:揉脐、揉天枢

    ◆脐(神阙)

    点状与面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  肚脐。

    操作  ◇揉法 以中指指端或掌根揉脐,或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抓住肚脐抖揉,统称揉脐。

    次数  1分钟

    功用  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主治  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疳积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