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喘息就是哮喘吗?如何鉴别?

芦爱萍医生 发布于2020-05-21 16:19 阅读量6611

本文由芦爱萍原创

 


儿童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到了春季更易复发,让孩子苦不堪言。一说到哮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喘息气急,尤其是在剧烈运动之后或者是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表现更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宝宝有喘息就是哮喘吗,为了不耽误宝宝的病情,我们该如何去鉴别呢?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儿童哮喘都有哪些症状?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其气道具有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

 

什么原因导致儿童哮喘?

有三大原因导致儿童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

1、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新装修房屋中的甲醛等有害气体、家人吸烟都会影响孩子的肺部发育,同时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2、营养不均。

摄入过量油脂和蛋白质,而蔬菜、维生素摄入不足的孩子易患哮喘病。

3、饲养宠物。

许多孩子喜欢与宠物亲近,而猫狗的皮毛、唾液等均可引起过敏反应。

 

宝宝有喘息就是哮喘吗?如何鉴别?

临床上,小儿喘息和哮喘非常难鉴别,家长更觉得很困惑。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喘了一定是哮喘吗?答案是否定的。

国内制定的哮喘预测指数如下:

在过去1年喘息≥4次,具有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1) 父母有哮喘病史;

(2) 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3) 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次要危险因素包括:

(1) 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2)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

(3) 与感冒无关的喘息。

 

宝宝喘了不一定是哮喘,也可能是其他喘息性疾病:

1. 毛细支气管炎。

小儿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能有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作性喘憋。治疗主要以控制感染、补充水分、平喘为主。

2. 先天的气道或发育异常疾病,如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肺囊肿等。

多表现出生后不久持续出现喘息,常规止喘治疗无效,确诊靠纤维支气管镜。

3. 异物吸入。

一般的平喘治疗无效,直接把异物取出。家长注意不能让小儿吃果冻、花生米,以及玩体积小的颗粒状玩具,都有可能误吸,甚至有生命危险。

4. 胃食管反流。

这是一种消化道疾病,但也可表现为气道不适,喘息等。

5. 肺部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组肿血管炎。

宝宝喘息不一定就是哮喘,还有其他疾病也可表现为喘息。

但是3岁以下的喘息要提高警惕,如果发作频繁,喘息持续到3岁以后就高度警惕是否是哮喘。

 

治疗儿童哮喘,家长都存在哪些误区呢?

与一般的成人哮喘不同,儿童哮喘具有一定特殊性,由于儿童肺部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气道病变在哮喘发病的早期是可逆的。但是在哮喘患儿治疗中,不少家长存在误区。

 

误区1.哮喘治不好,或者长大可以自愈,干脆不去治疗

以往儿童以及成人哮喘是一种难治疗的慢性疾病,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哮喘基本可以控制的。医生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性等制定不同的疗程。通过长期、持续、规范化的控制治疗,可以使患儿的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消失,像健康的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和活动。

 

特别提醒一些家长,认为哮喘治不好或者长大了可以自愈而不去主动治疗的行为不可取。这样容易错失治疗时机,等到孩子过了青春期成了成年哮喘,没得治,更严重,影响生活。

  

误区2:哮喘有症状再治,不喘不治

很多家长只在患儿哮喘发作时,才来医院看一下,吃点药,日常的控制治疗几乎没有,或者断断续续。哮喘的控制和治疗必须注重日常的持续、规范的治疗。

 

很多家长认为长期的维持治疗经济负担较重,所以孩子只要不发作就停药,但是实际上,不发作时间的预防控制治疗才更经济。

 

对于哮喘疾病的预防态度,很多人都不重视,大多数是有病了才治,没病就不管,忽视了预防,才拖重了疾病。

 

误区3.激素副作用大,长期吸入激素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

哮喘实际上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造成呼吸道的高反应性,在气候变化、吸入刺激性气体、花粉、接触蟑螂、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由于哮喘的本质是炎症导致气道的高反应性,日常的维持治疗中吸入激素实际上就是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的敏感性。吸入激素类药物每次的摄入量是很少的,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正确用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没有什么影响。

 

相反,如果哮喘患儿平时不维持治疗,哮喘发作时,往往需要静脉注射大剂量的激素来抢救,就会全身用药,虽然效果快,但是用量大,相当于一次用了几年的激素吸入量,不但副作用大,而且抑制免疫力,造成患儿的反复感染,这点家长一定要认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