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父母必看]“地神爷爷”打了个盹儿,5岁幼儿从床上跌落下来

王晓玲医生 发布于2020-08-24 15:11 阅读量6859

本文由王晓玲原创




北方有一句俗话

——

小孩子不怕跌倒磕碰

意思是说

“地神爷爷”会佑护他们的健康




然而,“地神爷爷”也有打盹的时候。这不,张先生家的5岁小宝就在“地神爷爷”打盹的时候从床上跌了下来,险些酿成大祸。

原来,张先生家的小宝连续从半米高的床上跌落下来两次。起初,大人们也没有太在意,直到小宝开始出现呕吐、抽搐,张先生一家才着急慌忙地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急诊科就诊。

小宝在凌晨入院时已是深昏迷状,意识不清,初步诊断为“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 脑疝”。入院后,医院立即开放“绿色通道”,在半小时内为其进行手术治疗,将这命悬一线的幼小生命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来。

然而,头部手术的成功实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术后,还有一系列的难关险隘需要攻克。





危重症MDT




术后第二天,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危重症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就该患儿的后续诊疗方案开展了病例讨论。本次MDT病例讨论由副院长兼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彤教授主持。

王彤教授指出,各临床科室要加强学科合作,各施所长,协助制定该患儿的个性化诊疗计划。随后,各科专家听取病史汇报,从专业方向提出建议。大家看着孩子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各种管子,身边的监护仪滴滴地叫着,无不感到揪心与沉重。

在随后的诊疗过程中,重症医学科多次联合相关科室开展MDT病例讨论,共同探讨和调整该患儿的诊疗方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康复医学科、营养科、护理部等多学科的协作下,对患儿进行术后脑、肺保护,康复治疗、营养支持及加强护理等,为患儿的恢复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各学科医生、护士们的共同努力和悉心照料下,小宝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并开始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目前,小家伙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并能准确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在重症监护室的半个月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小宝一家人来说,ICU门外的每一天都是未知和煎熬的,毕竟,幼小的年轻的生命也是脆弱的。然而,小宝又是幸运的,他的良好恢复离不开整个医院危重症MDT的共同努力和白衣天使的守护。


专家提醒

在此,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而且缺乏感知和自我防卫能力,对意外事故的危险缺乏警惕性,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家长应经常教导孩子避免危险行为,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在儿童玩耍时加强监管,保证儿童玩耍区域的安全性,减少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做孩子真正的“保护神”。


勿把放在椅子放在靠窗或床边,避免宝宝爬上去

不要把梯子放在宝宝能接触到的地方


如果孩子不幸发生意外跌落,不管孩子从哪里摔下,只要有碰撞到头部,家长都要多留一个心眼,因为孩子的头骨还没发育完成,十分脆弱,尤其是枕部、后脑勺的位置,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孩子发生碰撞后,出现哭闹不止、呕吐、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症状,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莫要抱着有“地神爷爷”保佑的侥幸心理,避免一时“心大”酿成悲剧。






王晓玲 博士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营养科主任

王晓玲 博士

王晓玲,博士,消化内科专业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营养科主任。

现任深圳市医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营养学组组长、炎症性肠病学组秘书、深圳市医师协会营养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性肠病及小肠疾病的诊治

擅长危重症病人、手术病人、肿瘤病人、妊娠糖尿病妇女、围生育期妇女、三高人士的营养治疗。

2015年开设深圳首家炎症性肠病营养门诊2016年成立深圳首个炎症性肠病患者俱乐部----深圳爱必达俱乐部,俱乐部拥有成员三百余人,俱乐部拥有我们自行设计的会徽和服装,俱乐部的口号是"爱同行 爱必达"。爱必达俱乐部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病友会,在深圳地区颇具影响力。

门诊时间

        每周三上午     营养科门诊

        每周四上午     消化内科门诊


门诊地点


中大八院3号楼

三楼内科诊区


END


出品/晓玲博士团队

撰文编辑/杨乔乔

排版设计/杨乔乔

审稿发布/王晓玲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我们,给你好看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