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但不少人却奇怪地发现:现代人的肠胃功能却比以前“退化了”,胃口也差了,本来感觉很饿,但饭还没吃几口就已经饱了,也会时常出现胃部不适感。
众所周知,胃的功能与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胃担当着碾磨、消化食物的重任,为机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人们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日益激烈,所承受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而饮食无规律及不良情绪言都有可能使胃出现不舒服,而这些人还不在少数,年轻人中的胃病患者越来越多。春季,正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在各种各样的胃病中,一种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病已上升至年轻人胃病中的第一位。
现代胃肠职业病,常没有任何器质病变,但肠胃总爱“闹情绪”吃不好睡不着。您经常感觉想吃,但吃一点就胃部饱胀吗?您经常嗳气、烧心、腹胀吗?如果是的话,您就有可能患有我们要谈到的一种综合症——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高达30%-40%,占消化门诊的50%左右,女性多于男性,20-49岁之间最多。虽然此病病情不重,危害性却不小,对社会生产力影响很大。患者常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如:食后腹胀、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进食后往往可使胀闷或疼痛加重。此外,还有排便不畅以及焦虑或抑郁等神经系统症候群。经过胃镜、钡餐胃肠造影、B超肝、胆、胰和各项化验检查均无异常器质性病变,且定期随诊一个时期仍无异常发现,或胃镜和X线检查只发现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球炎”,却找不到消化性溃疡或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而消化道症状却实实在在地存在。因此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以胃肠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生物化学和病理解剖学方面无器质病的改变的胃肠综合征。这些症状使得患者难以耐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必须遵循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原则,给予对症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对有腹胀、厌食、早饱症状的患者可服用促胃动力药如莫沙比利,伊托必利;对有反酸、嗳气、胃烧灼感等症状患者给予抑酸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对伴随有焦虑或抑郁症状患者的治疗,可选用适宜抗抑郁焦虑药物,如氟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
既然功能性胃肠病是精神方面的因素在“捣乱”,因此药物治疗不是主流,需注重心理治疗。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及胃排空缓慢是主要病因,而其形成往往是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有明显紧张、恐惧、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与情绪变化的人易患功能性消化不良。工作紧张程度大幅度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是该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切断恶性循环这在整个治疗中相当重要。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生活节奏,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也是让胃恢复“动力”所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处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年轻人,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和作息,觉得压力过大时要适当放松自己,运动或者外出旅游,都是不错的减压方法。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尽量让精神得到放松;要鼓励患者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作息规律化,加强身体锻炼。
此外,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睡眠和饮食,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中应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睡前勿过量进食,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要特别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另外,睡眠不足很容易引起便秘,长此以往就会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饮食中要注意多吃含有纤维的食物,蔬菜和水果都是最佳选择,富含粗纤维食物有助消化。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不是什么恶性疾病,但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给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常年服用多种药物而疗效欠佳,这已成为当今医疗保健难题之一。不少病人因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吸烟等而导致该病久治不愈,经年累月,时好时坏,反复发作。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良性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经适当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其预后良好。合理的生活节奏,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对本病的治疗胜过药物。